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葬元 > 第776、777节 郑和的收获!(第一更)

第776、777节 郑和的收获!(第一更)

  第776、777节 郑和的收获!(第一更) (第1/2页)
  
  华夏3985年,洪武三年九月十二,郑和率领的远航探险船队,在历经两年的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大唐。
  
  为了逃避海宋水师,到南洋时还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多走了近千里。
  
  凋零的船队水兵,热泪盈眶的踏上陆地的那一刻,顿时爆发出声嘶力竭的呼喊。
  
  “我们回来了!”
  
  “回到大唐了!回到大唐了啊!”
  
  出发时他们服饰鲜亮,精神抖擞,可如今都是衣衫褴褛,憔悴不堪。
  
  不管是什么样汉子,坐半年的船,都不会仍然神完气足。
  
  已经生出一脸大胡子的郑和,张开双臂喊道:“陛下!臣,回来了!回了来了啊!”
  
  语音未落,便泪流满面。
  
  去时,七艘战舰,一千水兵,五百火枪兵,加上医生等人员,将近一千六百人。
  
  可是现在,只有洛阳号为首的三艘战舰,只剩下七百多人,一半人没有回来,运气好的还留下了骨灰,运气不好的,尸骨无存啊。
  
  凭借陛下洪福,凭借娘娘的海图,凭借大唐领先于世的造船术、牵星术、罗盘、航海仪,以及精悍的水兵和犀利的火器,硬是完成了这次艰难无比的远航!
  
  与大海斗,与疾病斗,与海盗斗,与风暴暗礁斗,与土著斗…
  
  当真是不容易啊。
  
  现在回来了,郑和等人是既高兴,又伤心。
  
  “传令,开炮!告诉死去的将士,我等带他们回来了!”郑和下令。
  
  “诺!”
  
  须臾间,洛阳号的十斤弹大炮,“轰轰”连响三声。
  
  被惊动而来的唐军松江军港水师,立刻赶来迎接,接着就是松江郡守…
  
  九月十八,郑和一行七百余人,终于回到大唐行在江陵!
  
  整个行在都沸腾了。
  
  皇帝法驾卤簿亲自到出城迎接,礼部也以大将凯旋的礼仪,阻止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举乐!”
  
  雄浑威武的《将军得胜令》顿时铿锵响起,不用丝竹,只用钟鼓号角金钲。
  
  喧天的鼓乐声中,郑和等七百余人被礼部官员引导,踩着《将军德胜令》的旋律,来到江陵城门。
  
  一个身穿通天冠服的男子,和一个袆衣凤冠的女子,被一群冠带辉煌的大臣众星戴月般簇拥着,微笑着向郑和等人迎接过来。
  
  此时的乐曲,顿时换成了悠扬而又荡气回肠的《朝天子》,宏大的钟鼓停了,只传来嘹亮清幽的管弦之声,伴随着百余乐工悠远的哼唱。
  
  已经换了新衣,沐浴拾掇过的郑和等人,立刻推金山倒玉柱般的一起下拜,“臣等…拜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
  
  李洛没有马上让他们平身,而是面带微笑的站在那里,似乎在等待什么。
  
  忽然静鞭一响,礼部唱礼官大声道:“凯旋者何人?”
  
  郑和大声回答:“臣大唐华夏洋远航大都督,郑和!”
  
  礼官再唱:“郑和远航,究是何事?”
  
  兵部官员大声回:“华夏3983年,大唐洪武元年十月初八,郑和奉诏命远航,有案可查!”
  
  礼官再次唱:“瞧仔细了,可是大唐华夏杨远航大都督郑和?”
  
  兵部官员回:“瞧得真切,真是郑和!”
  
  礼官再唱:“参加凯旋之礼将士,可是当年出海之将士?可都验明正身了?当年出海人数几何?归来几何?”
  
  兵部官员再回:“都已验明过正身,登记在册。当年出海者一千五百六十一人,归来者七百六十九人!”
  
  礼官再唱:“可有献礼?”
  
  “有!”郑和大声回答,随即就从身后副将手中接过一个托盘,高高举起:“臣郑和远洋出征,献玉米、辣椒、红薯、土豆、番茄、花生、南瓜等十二类,敬献皇帝陛下!愿我大唐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
  
  这一切,当然只是走一个形式。
  
  李洛和崔秀宁激动的看过去,发现托盘里赫然是小的可怜的玉米棒子、发了芽的小土豆、鹅蛋大的红薯、金灿灿的辣椒种子、芝麻大的番茄种子,还有花生!南瓜子!
  
  竟然真的找到了啊。就是…太小了些。
  
  大臣们没听过这些新名词,但也知道是陛下之前命名,画了图画让郑和出海寻找的东西。
  
  郑和继续奏道:“还有黄金器物…没有称重,估摸最少五十万两!献给陛下和娘娘!”
  
  什么?还有五十多万两黄金?
  
  群臣都有点口干。
  
  这是黄金,不是白银!
  
  “好好!”直到此时,李洛才亲自上前,很高兴的扶起郑和,“郑和,你们辛苦了!都平身吧!”
  
  “谢陛下!”七百多人一起泪光涟涟的站起来,很多人还抱着骨灰盒。
  
  李洛拍着郑和的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唉,可惜啊,还有七百多人,再也回不来了。朕…喜且悲也!”
  
  郑和泪流满面,拱手道:“存殁赖陛下洪福,终不负陛下所托!这些种子,经过试种,都可存活。臣等,带回来上万斤!”
  
  满朝大臣也是既高兴又伤感,竟然有七百多人,再也回不来了啊。
  
  “诸卿!休看着五样事物平平无奇,却事关大唐盛世,百姓福祉,乃是老君梦中指点之物!郑和等人,九死一生寻回,功莫大焉!”李洛大声说道。
  
  文武大臣一起整衣下拜,舞蹈,“陛下洪福,上天助佑,我大唐盛世不远!”
  
  “走!回朝!朕要封赏功臣!”李洛举起一个小小的已经晒干了的玉米棒子,龙颜大悦。崔秀宁则是拿着一个发芽的小土豆,容光焕发。
  
  这些作物的厉害之外不在于产量,而在于对种植环境的要求远低于水田,荒山野地都可以种,能极大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又不像水稻小麦那么难侍候。
  
  就算是没有改良,也能大大增加民间的杂粮储备,起码能多养活上亿人。
  
  除此之外,还能带动养鱼、养猪、养鸡鸭等副业,以及造纸、制糖、酿酒等制造业的发展。其他不说,光是玉米的植株,就是比竹子更好的造纸原料。
  
  好处多的说不完啊。
  
  当天,李洛升光政殿,下敕旨封郑和为安庆郡公,赐太子少保,军师府西阁太尉。
  
  由此,郑和不但封了郡公,成为文天祥之外第二个因军功封郡公的大将,还,还代表水师入阁军师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