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节 要有古代版的“大数据监测”! (第2/2页)
颜婵儿淡淡说道:“娘娘凤颜平和。”所谓平和,其实意思就是,娘娘不太高兴,你小心点。
会是何事让老师不高兴?
李织皱着眉头,患得患失的进宫,一眼看见凤凰乡候也在。
难道是这辛苦,编排我了不成?
“学生拜见老师。”李织大礼参拜,“请老师吩咐。”
崔秀宁的神色此时才算真正的平和。她让辛苦退下,直接说道:“特察局,还有什么重要之事,没有告诉为师么?”
李织毫不犹豫的说道:“启禀老师,任何重要之事,无一敢隐瞒老师。莫说学生不会也不敢。就算学生真有那个胆子,那也做不到。内察司,可是天天监督特察局的。”
内察司,名义上属于特察局,其实是监管特察局的局中之局。在机制上,特察局要想隐瞒情报,很难。
崔秀宁还是很信任李织的,她的语气也缓和了不少,“那这民间都不能吃李子和鲤鱼了,这么大的事,为何不报?陛下和本宫,何时下过这种禁令?《大唐律典》中,何曾有这一条?”
这是小事么?
当然不是。
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到律法,涉及到天下百姓,那就绝对不是小事!
原来是这事。李织恍然大悟,又暗骂自己大意。
“老师,此事,特察局去年就知道。可各地分局,并没有专门走情报程序,汇报此事。因为觉得…理所当然!先唐也有类似禁令,官民们觉得正常,我等也就没有上报。最早时,是江南先有禁令,后来其他地方官都纷纷效仿,这才成为整个大唐民间之禁。是臣等疏忽,请老师治罪。”
没错,觉得此事理所当然,再正常不过,所以才没有汇报。
特务们都觉得这事没问题,压根没什么不对,不上报也就可以理解了。
李织虽然知道,可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也就没有禀报。天下之事那么多,大事重事都不少,岂能事事上报?那娘娘还有安生的时候么?
崔秀宁闻言不禁摇头。
她知道,这的确是特察局没有汇报的原因。
可问题是,这真的理所当然么?
就因为皇帝姓李,就不许吃鲤鱼,吃李子?所有人都觉得正常?
这就是封建专制时代的普世认知。
百姓会不满,却不会感到奇怪。
虽然她和李洛没有下令禁止吃李子和鲤鱼,《大唐律典》也没有条文禁止,可官员们为了讨好皇帝和朝廷,会拿着鸡毛当令箭,放大一些条款的边际,形成约定俗成的“律法”。
就是后世,这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典型的就是层层加码,更加严格,甚至过度解读各种“精神”,让终端执法走样。
这个口子,一定不能开!
但是,崔秀宁也不好训斥特察局。毕竟他们不是后世人,他们的思想,还是古人那一套,即便他们学了崔秀宁和李洛的一些新知识,那也无法改变他们属于古人的观念。
换句话说,他们要是真的能改变,那李洛也坐不稳皇位了。
“百姓口中之食,本就不多。这天下到处都是李子和鲤鱼,怎么能不让食用?难道天子的威严,需要靠这些来表明么?这样只会让人认为天子没有胸襟,只会增加百姓的怨气。”崔秀宁说道,“以后凡此等事,都应该上报。”
她只能轻轻放下。
“遵旨!”李织松了口气。
第二天,一道废除禁食李子鲤鱼乱命的圣旨,就颁发下来。
摄政皇后代发的圣旨曰:“…大唐以道治天下,顺道者皆可为之,违道者皆不可为。李子,时令之果,鲤鱼,江湖之鲜,此乃华夏天赐美食,合食之道。因国姓而禁食,不近人情,不合道理。
皇帝天授,其威在德,其法在道……地方官吏,擅自禁食,有伤天子之仁,岂忠君乎?自今日起,不得禁食…官吏再敢有擅出法令,擅改法令者,一体问罪…钦此!”
圣旨一下,很快由通政司火速刊印,通过驿站发送各州郡,广为张贴。
这道圣旨第一说明皇帝根本没有禁食李子鲤鱼的意思。第二是不许地方官吏再推行此类禁令,第三就是警告地方官吏不要擅自出台和修改法令。
即表明了皇帝的胸襟,表明了天子顺应天道,爱护百姓的意思,又狠狠敲打了地方官员。
此事也让崔秀宁心生警惕。对于民间和地方官场的监测,一定要制定非常量化的指标,建立新的方法论。光靠臣子们的主观经验认知,来判断事物的好坏,来判断是否出了问题,是不可靠的。
必须要有古代版的“大数据监测”!
否则,下面很多事情,朝廷和皇帝就会搞不明白。
ps:对不起我亲爱的书友大大,今天实在太少了,我也不解释,是我错了,因为太馋,就贪图一顿饭。明天一定加更,万字打底!蟹蟹原谅我!
清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