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廷推的弊端 (第1/2页)
虽说远征西班牙是大明第一次远征他国,但因大明和西班牙相隔数万里,所以,在远征军出海以后,帝国的所有人便不再关注这事,只等着一年半载后的结果,而负责为远征军提供后勤供应与补给的各港口也只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军工生产与粮食运输。
对于帝国而言,远征军的派遣不算什么让人值得过于关注的大事,让帝国的官民们真正关注的还是储位的事。
毕竟现在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已经年近古稀,这个年龄在大明已经算是高寿,甚至对于大明的数任皇帝而言,这个年龄几乎谁也说不准何时会驾崩。
而大明的制度决定了君主的水平依旧对于这个国家的运转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所以,天下人都在猜测,猜测下一代的储君到底是谁。
事实上,有很多人宁愿皇帝把太子之位给定下来,直接按照立嫡立长的制度,这样也避免大家各自猜测,以至于不知道该怎么站队,也导致在国内的所有皇子都不敢得罪,生怕其中一人将来成了太子。
但徐缙和周络的“立贤”言论阻止了皇帝欲立嫡立长的决定,以至于使得储位之事到现在依旧未决,所以,很多人对徐缙和周络很是埋怨。
不过,也有许多知道皇长子朱载垒政治意向不符合自己阶级利益的文官和士子们支持徐缙和周络等的观点。
朱厚照其实现在身体还好,从十五岁就开始坚持锻炼的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克制贪欲、注重养生、不积郁烦闷于心,使得他现在双鬓依旧未染白霜,走路不需人扶,甚至每日依旧能御一女,且香熄时而不软。
当然,这也许是跟朱厚照这具身体从小喜爱武术好动有关,也跟弘治皇帝因他是独子且自己悲惨的童年经历,而倍加疼惜没有让其吃苦而从小营养跟得上的缘故,使得朱厚照现在身体依旧强健。
不排除和如今大明乳业技术发展,营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药物研究技术提升等因素有关。
所以,朱厚照有时候也不明白,为何天下臣民这么着急让自己立储,似乎真觉得自己很快就要去见先帝了一样。
当然,在朱厚照身边的大臣则没有这些焦虑,他们能看得出来,陛下依旧有着异于常人的康健,年过古稀的夏言对此是深信不疑。
因为,他看得出来,皇帝陛下比自己当年也是这样年纪的时候要健朗许多。
对于朱厚照和夏言而言,自然是老得慢,毕竟两人现在一个是皇帝,一个是首辅,一个让大明威加海内,民不知饥寒,一个位极人臣,也没什么太多的焦虑和追求,无非是想着把江山如何平稳过度而已。
但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是真的希望岁月过得慢一点,自己老得慢一点,却又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己发染白雪,肤色变暗。
这一天正是严嵩七十七岁的寿辰。
这位因推广番薯与土豆而使大明无饥馁之患的农部尚书,素来和朱厚照的关系不浅,两人在农业科学研究上有着深厚的合作关系。
而严嵩很善于结交关系,尤其是和自己的皇帝陛下,但也被很多人批判他是在邀宠媚上。
但无论怎么说,严嵩的确很擅长和皇帝结交关系,最近更是因自己对根瘤菌的研究而让皇帝朱厚照更加重视他,而严嵩这次过寿便干脆大胆请了皇帝陛下朱厚照。
吃惯了宫中山珍海味的朱厚照也很想尝尝这官僚士大夫们的寿宴,便也欣然应允,还让内府准备了一份贺礼。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内阁首辅夏言也亲自来贺,虽然不排除有担心皇帝开始更加器重严嵩的嫌疑。
但对于严嵩而言,皇帝与首辅皆来祝寿,自然是莫大的荣耀!
但在严嵩的寿堂上,朱厚照虽然来祝寿,但其实并不清楚严嵩年龄,因而便问起了严嵩年龄。
严嵩少不得回道:“老臣今年七十有七!”
“倒是比元辅还年长一些,夏卿,你应该叫人家一声兄长”,朱厚照听后笑着对夏言说了一句。
“陛下此言甚是,老臣与严公同为赣人,本应叫他一声兄长”,夏言说了一句,又道:
“不过,长兄,看上去倒也不像比陛下年长九岁,倒像是比陛下年长十九岁似的,可见,兄长这些年也为朝廷操心不少,该将担子卸一些给后生辈才是。”
朱厚照知道这夏言是话里藏着机锋,明显是害怕严嵩更得自己信任,而故意戳人家严嵩痛处,言外之意提醒严嵩你已经老了,别把心思放在讨好卖乖上,该想想退休的事。
朱厚照都能听得出来夏言的言外之意,严嵩哪能听不出来,内心里自然是很不爽快,他又何尝不想像夏言这样头戴一品七梁冠,虽说今日夏言是来祝寿没有穿公服,穿的是常服,但正一品的云鹤补子也让严嵩看着艳羡,他到现在还是正二品尚书官,补子还是锦鸡,关键自己还比夏言年长,甚至曾经夏言还是自己的学生。
不过,严嵩也不敢在朱厚照面前对夏言生气,少不得儒雅含蓄地说道:“下官多谢元辅关怀,但下官着实当不得元辅兄长之称谓,甚至,下官该称元辅兄长才是,在陛下面前,臣不敢托老,事实上臣虽七十有七,但明显不及元辅更显老成。”
夏言微微一笑,他没有再多说,他虽然反感严嵩为人圆滑却惯会邀宠,但也知道农部现在离不了严嵩,如今严嵩说自己更加老成,他也只能承认,且也必须得承认,毕竟自己如果不更加老成怎么能成为首辅。
朱厚照有时候很厌倦和这帮文臣坐在一起聊天,明显没有和武官们快活畅意,因为这些人一个个说话都喜欢绕着说,但朱厚照也不能强求这些文臣说话直爽点,只笑道:“你夏言就是这张嘴不饶人!”
严嵩看得出来,自己这位皇帝陛下虽然只说了夏言,还有着批评夏言的意味,但明显还是很看重敢做敢干的夏言的,要不然也不会说夏言只是嘴不饶人,而不是说夏言心胸狭隘、嫉贤妒能!
但严嵩也不是多么恨夏言,或者说,他和夏言还没有到历史上那种水火不容的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