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大明皇家礼仪 (第1/2页)
对于南洋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会议结束后,刘铭华其实心里也很没有底,回想了下会议的内容发现各部门都是借鉴了世界各个列强。
比如:
工业部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即由国家通过计划,把收集起来的农业剩余集中投向工业生产,以建构国家的工业基础、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并采取一切手段进行资本积累,保证工业化所需的资金。
财政部抄袭了美国的财政结构,从收入环节收税,税负对象主要是面向个人,目的是提高财富的再分配力度,减少企业的负担,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度。
同时,借鉴美联储采取中央银行制度,采用金本位,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名为星币,一星币等于一克黄金。此时的美元是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
科教部学习的是德国的教育体系,作为从一战到二战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德国从一片废墟中快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并把一群欧洲列强打的没一点脾气。
不得不说德国的教育体系有着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引进来德国特有的双元制教育——在学习过程中要经过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教育,是一种实习和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所谓的学校教育和企业实习相结合是两者的深度结合,双元制教育中,学生报名时报名想去实习的企业和想从事的行业,进行选择。选择后上课与企业实习交替进行,打个比方可能上3个月课程再到企业实习3个月,具体的交替时间根据工种和企业的不同而有变化。
以此让每一个人能从事自己所擅长,所喜爱的工作,从而提升效率,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当然政府构架更多的是借用了英国的议会制度。
军部也是引用了德国的参谋制度,即吸收了美国的军校理念。
......
此时的南洋如同是一个四不像,对世界各国的优势一顿抄袭。
大家也都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学习成功的经验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此刘铭华也觉得是个不错的主意,反正现在的南洋对南洋政府来说就是一张白纸,不用受任何国内力量的阻挠,让各部门可以放心大胆的施政。
不过其他部门都顺利通过了一五计划,只有农业部至今还没拿出一个可行的计划。
原因是现在全世界还没有一个符合南洋条件的农业发展案例。
美国的大农场经济,不适合南洋这种多山、多雨林的国家。欧洲的庄园模式,南洋的经济基础太过薄弱,也不适合。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模式,否则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
会议结束后,刘铭华一脸忧愁的回到了家。
此时刘铭华的家还是原来的荷兰人的总督府,作为南洋的皇帝,这里肯定已经不太适合,会议时国土资源部部长曾巩新曾提议兴建皇宫的,不过被刘铭华给否决了。
国家初建,各行各业都在紧巴巴的过日子,此时他在为了享受和面子,劳民伤财。
刘铭华觉得到时自己即使住进去了,也不会安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