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137 借口平乱

137 借口平乱

  137 借口平乱 (第2/2页)
  
  至于周楚,则早就前往了西套草原,奉命征召匈奴弓骑南下。
  
  周楚赶至银川,为主持单于台的赵俱带来桓熙的密令,赵俱核验过后,立即派人前往周边部落征召参战的弓骑。
  
  费连部的头人召集了部落里的青壮,宣布道:
  
  “大单于有令,此前南下的弓骑自备三匹马,前往银川听用!”
  
  弓矢自然不需要弓骑们自备,桓熙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制式的骑弓与步弓,骑弓七斗,步弓一石二斗。
  
  头人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响起了欢呼声。
  
  此前曾追随桓熙前往洛阳的费连贺隆亦在其中,正与好友举手相庆。
  
  所有人都知道,追随大单于作战,他必然不会亏待自己。
  
  如今的匈奴弓骑,可不是当初在刘务桓麾下那士气低落的模样,称得上是闻战则喜。
  
  当然,费连部欢庆的人群中,也有人在抱怨。
  
  自然是那些不曾被征召的将士,可谁让他们当初在桓熙征召弓骑南下,准备进攻洛阳的时候,不甚积极,落于人后。
  
  此战关系重大,桓熙自然得要捡着用得顺手的将士征召。
  
  费连贺隆回到家中,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家人,他的父亲、妻子、儿子都为此而高兴。
  
  毕竟匈奴弓骑已经跟随桓熙经历过一场狼山之战,一场洛阳之战,但由于弓骑们始终只担任袭扰的角色,从不与人硬碰硬。
  
  狼山之战虽然被苻苌的骑兵追赶上,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洛阳之战的死伤却是微乎其微。
  
  弓骑们的家人也自然能够放心他们追随桓熙作战。
  
  当然,这与桓熙目前为止攻必克,战必胜也有关系,如果让刘务桓、刘阏陋头领兵,只怕就得是家家哭泣的场景。
  
  十月二十四日,仅仅五天时间,五千弓骑各牵三匹马,顶着风雪而来,尽数聚集在了银川。
  
  无需周楚特意鼓舞士气,即使是寒冷的气候,也冷却不了众人立功求赏的热情。
  
  匈奴弓骑们盼望许久,就等着这一天了。
  
  银川城外,周楚与赵俱道别后,统率五千弓骑南下。
  
  与此同时,桓熙也由王猛送出了长安,谢道韫与韩嫣在家养胎,并未现身,只有李媛随行。
  
  城门处,桓熙握着王猛的手,老生常谈道:
  
  “关中与妻小,我都托付给先生了。”
  
  二人是穿房过屋,妻子不避的交情,而王猛也是能够让桓熙放心去托妻献子的人。
  
  王猛一如既往的向桓熙表达着自己的忠心,也就是他的长子王永年纪还小,年仅五岁。
  
  否则他定要让王永跟在桓熙身边侍奉。
  
  王猛如今育有三子,长子王永,次子王皮,三子王休。
  
  其中,王永虽然年少,但自小乖巧懂事,不仅深受父母的喜爱,也被桓熙视为自己的子侄辈,很是爱护。
  
  桓熙与王猛在城门处道别后,步入了车厢之中。
  
  等在车厢里的并不是李媛,而是作为随军谋主的权翼。
  
  桓熙与权翼还有事情商量,李媛自然是在后边的马车里。
  
  随着一声令下,桓熙领着两万五千步骑,打着平定阴平、武都叛乱的幌子,由长安出兵西征。
  
  虽然这样的借口不一定能够瞒过苻健太久,对方迟早会知道,自己平定叛乱是假,准备出兵伐凉才是真。
  
  但能瞒一天是一天,多拖延苻健一些时间也是好的。
  
  此战,连带五千弓骑,桓熙共计征召三万步骑,由于秦州去年的税粮并没有运来长安,而是留在了天水,今年的秋税也正在收缴,桓熙不必千里迢迢从长安转运粮食。
  
  沿途由各郡、各县供应,等到了天水,自会征召民夫、辅兵。
  
  而在桓熙出兵之时,镇守金城郡的谢艾也听说了武都、阴平二郡叛乱的消息。
  
  虽说武都、阴平二郡都在陇南,谢艾并不了解真实情况,但他还是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蹊跷。
  
  桓熙收复陇右多年,一直以来,民生安定。
  
  与前燕占据河北不同,桓熙治下基本没有出现过什么叛乱,这也与他重视民生有关。
  
  百姓们能够过上安稳的好日子,谁还愿意冒着砍头的风险跟人造反。
  
  如今陇南地区爆发叛乱,即使是有人裹挟百姓,但民众没有造反的意愿,只要官兵一到,必然倒戈相向。
  
  可朱序却不能平定,谢艾觉得,桓熙总不能对一个酒囊饭袋委以重用。
  
  尤其是现在张重华重病,前凉国内局势动荡,时间上,叛乱来得这么的巧,由不得谢艾不多想。
  
  还是没赶上,晚了几分钟,下一章在晚上十二点之前。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