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撤离 (第1/2页)
叶令见司马靳过去,挣扎起来行礼;郑安平站在后面行礼。他们在武安时,经常见面,彼此都不陌生。郑安平和司马靳更是在褒斜道的施工过程中就已经相识。
司马靳劝勉道:“叶令身当排头,为士卒先,敢道辛劳!”
叶令道:“臣以令,未得寸功,录得士卒,其分也。”
公大夫道:“中更亲营,连下二栅,皆令之功也。”
叶令道:“获与失正相当,无所罪,其幸也!”
司马靳扶叶令坐下,察看了他的伤情,又对郑安平道:“亲卫大夫得无恙乎?”
郑安平道:“臣忝在行列,赖天之佑,王之福,幸无损伤!”
司马靳道:“吾观左营,功最大而杀伤少,皆大夫之力也。”
郑安平道:“此皆士卒之力,臣何功耶!”
司马靳道:“向者,但知大夫勇武过人,今者方知兵略皆佳!”
郑安平道:“臣何以当之!”
司马靳道:“少时归途,愿与大夫同乘,以便请教!”
见司马靳这么说,叶令赶紧推郑安平道:“吾创暗血已尽,略无大碍。卿其自便!”郑安平还是从身上扯了一条布带,为他裹好伤。司马靳和公大夫也伏下身,协助裹伤。起来后,郑安平就和司马靳一起离开,一边四处行走,巡视各营,一边小声交谈。司马靳和公大夫自是这支部队的主将,两人走在一起巡视,大家还不以为意;但郑安平之前大家都不甚相识,今与司马靳和公大夫走在一起,大家都感到惊异。等他们走过去,大家不由得小声议论起来:“是何人也,得与五大夫同议?”
有消息灵通的人士通报道:“此入秦魏士,而中更亲卫大夫!”
旁边一人道:“必是颇见大功!”
那人道:“是子魏武卒也,力敌十人,如拾芥耳!”
那些人议论的声音虽小,但还是传到三人的耳朵里,公大夫似信不信地看着郑安平,司马靳则冲着郑安平挤眼睛,郑安平只有苦笑,心里道:哪里有可能力敌十人,一个人都要小心!
司马靳详细地询问了郑安平在左翼的行动,郑安平并不避讳,合盘托出了自己在现场的观察、意图和实施时机。公大夫听了,矫舌道:”乃可……若此行耶?“
司马靳道:”大夫所言,深合兵略,亦通于剑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布形候气,与神俱往;呼吸往来,不及法禁。“
郑安平笑道:”臣不通剑,惟盖聂思之念之,大夫其怜之!“
司马靳亦笑道:”盖聂与剑之一道,盖天也。大夫其试之!“
郑安平道:”臣之手重,恐或伤之,不敢试也。“
司马靳道:”以细竹为之,束之以帛,但痛彻心脾,必无伤也!“
郑安平道:”盖聂,庶子也,安忍责之!“
司马靳道:”责之,正所谓成之也!“
郑安平道:”臣与此道难通,敢就教于大夫!“
司马靳道:”但归咸阳,有何难哉!“
司马靳一边闲谈,一边劝勉营中诸军士,发现矛兵尽皆挂彩,而弩兵损失不大,一般都是弩兵救护矛兵。盾牌兵的损失最为惨重,几乎二成盾牌兵失去战斗力,大部分阵亡,小部分重伤。因为他们位于冲突的最前线,又是必须突破的防御,一旦受伤倒下,就会被无数敌军盯上,而自己的战友也要快速填补这个空缺,几乎无法撤退。
司马靳让公大夫去安排,尽量多找些牛来拉车,把重伤的士卒、阵亡士兵的尸体都给运回去。公大夫去了。司马靳回到自己的亲营所在,在那里等候,一边小声和郑安平交谈。
又过了一会儿,伤员已经全部处理完毕。能够找到的牛也找回来,将辎车备好,车上的物品一律推到地上,把已经抬到一起的秦军阵亡将士的尸体重新抬到车上。公大夫让人把赵军主将的旗鼓车备好,公大夫亲自上去击响了聚军鼓,各军开始集合。在这当口,司马靳从一名阵亡矛兵的身边拾起一柄长矛,从一名浑身是血的阵亡士兵身上脱下外衣,把外衣裹在矛头上。司马靳神情肃穆,犹如手执大旗一般执着挂有血衣的长矛。月光下,一柄长长的矛直指穹隆;寒风吹来,裹在上面的外衣猎猎作声。
队伍在集中,受重伤的士兵被扶到车上,或坐或卧,都汇聚到这里。点名后,八营来报,士卒到齐。公大夫请示司马靳。司马靳大喝一声,如歌如泣:”岂~曰~无~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