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整军经武 (第2/2页)
叶掾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军事格局:名义上是编户齐民,但事实上各县相对独立,必须以一个独立单位来使用。
不独如此,秦的南阳郡不限于楚南阳,还包括了韩、魏等国在南阳及其周边的各县,这些县风俗各异,衣食文化不同,治理那些地方又需要另一套不同的策略。在南阳郡设立之初,穰侯就带着一帮大臣,为南阳的治理绞尽脑汁,初步建立了一套不同于关中的法律。叶掾在南阳、南郡多个县任职,这为他处理这些棘手的事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司马靳和蒙骜巡视南郡和南阳郡,目的是打消楚国对两郡的觊觎之心。与赵的作战有长期化的趋势,难免会有人生出异心来,来打南阳和南郡的主意,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楚国。
楚国经过十年休养生息,人口几乎完全恢复,整军经武已经完全不是秘密。如果楚国用兵,首要的方向自然就是恢复其故地。从楚国进攻南郡,主要以水路为主,是南郡的事。而进攻南阳,方城是必经之路,所以南阳郡的防御重心就是故楚国的方城!
方城并不只有一座城,而是依山而建的一座类似长城的防御体系。方城范围内,有两个大县,方城的防御任务主要就由这两个县来承担。由于这里的人家几乎世世代代守卫方城,早就把这里的山山水水弄得一清二楚,也形成了成熟的防御方案。楚国衰落后,这里的防御松懈下来。秦国设立南阳郡,又重新启用了方城,再次向这两个县投入钱粮,更快就把这里的防御重新恢复。
叶掾走马上任,这里是他的第一站。他曾经担任过叶尉,而叶县正好在方城之外,他只能远观而无法身临其境。如今,故地重游,叶掾感慨万千。见原来的断垣残壁重新夯实,成为一条蜿蜒的巨龙,顿生豪情。眺望山下,叶县依稀在目。叶城在多个诸侯国间转手,既曾是方城的防御对象,又曾是方城防御圈的重要组成力量。现在,叶县归属于秦国,大大加强了方城的防御能力。
南阳也有许多刑徒,按照秦律,征兵都是从刑徒开始征发。但在楚地,这一条却执行困难。长平之战,曾经从南郡征发的二万刑徒,白起亲自整顿了半年,把自己的亲营全都投进去,直到交战开始前,才勉强可用。今年司马靳和蒙骜来巡查时,地方官员建议,沿用楚地的传统,用本土本乡的农民出征,几乎可以不用整顿,就能直接投入战斗。两人上报秦王和张禄后,被批准了。楚地的征兵也可以不执行秦国的习俗,只要足额按时到位即可。叶掾虽然在楚地任官,但却出自关中,他对征发刑徒的利益颇有感触。一个县可能没有多少刑徒,放在那里修路筑城也就可以了;但一个郡,特别是像南阳这样的大郡,有几十个县,数万刑徒,如果将如此庞大数量的刑徒放置不用,不让他们建功立业,消除罪孽,是一个严重的浪费。他虽然积极支持按楚地的习俗,以乡民为兵,但总也不能停止思考如何将楚地的习俗与使用刑徒相结合,把刑徒的力量也使用上。
与南郡的防御对象仅限于楚国不同,南阳面对三个诸侯国,要同时监控三方的动向。好在南阳商贸发达,商旅众多,从各地商人那里总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判断各国的动向。几乎每天都有来自洛阳、韩国、魏国和楚国的商人汇聚于此,进行货物交易,宛城或丹水河口尤其繁荣。
从山上下来,叶掾和随从、侍卫们随意在道边安坐休息。远远见一群商旅过去,见这边有兵,早早在三五里外停下。叶掾觉得有趣,便命一名军使过去,把领头的叫过来问话。
不多时,军使带来了三名穿着长衫的商人。时下已是暮春,天气温和,走远路的人们已经可以身着短褐上路了。这三人穿着长衫,显然于途不需要他们干什么力气活,是出主意、想办法的人。三人过来后,一眼便认出被卫兵们团团围坐的那人就是这里地位最高的,远远地伏拜于地,为首的一人道:“微庶等谨见大夫。不知大夫驾临,冒犯冲撞,大夫其罪之!”
叶掾见那人说的是比较标准的洛阳官话,知道是经常从事跨国贸易的商人,便说过去问道:“客商从何地来,将往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