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国产电影至少还是比国足要好的嘛 (第2/2页)
当然了,在电视剧导演里,滕化涛也算是大牛,不管是作品质量还是成绩都相当厉害的。但是电影毕竟处于鄙视链的上游,电视剧圈子从来都对电影圈保持着艳羡,这也让他一直都希望和自己那些同学一样,也能拍一部自己的电影。
“导演,您要羡慕的话,您也拍呗。”沐茗在旁边听到了滕化涛的感叹,笑着玩笑道。
“哪有那么简单啊。”滕化涛摇了摇头:“现在电影方面的资源基本都在京圈的手里,其余的导演要么自己有想法自己攒本子,要么就只能挑剩下的。没有好剧本,拍出来又有什么用。”
“而且不单缺剧本,制作、出品、发型、宣传,这些都是一个作品不可或缺的东西。每一样,都离不开资金。那些大公司和投资人,只认出名的那几位,我这样的,根本就没有机会。”滕化涛的语气里透着无奈。
国内电影起于西北,而盛于京城。所谓的“西北”,就是指的中国最早的电影制作中心——西安电影制片厂,后来的西部电影集团。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国内绝大多数的知名电影都是西影的作品。
可惜随着时代变迁和资金的转移,大批的人员逐渐往京城迁移,慢慢的形成了和港圈对立而起的京圈。而西影厂,在损失了大量的导演和演员之后,慢慢的消落了。
陈开歌、冯晓刚、姜文、宁浩……现在的京圈,汇集了国内六成成以上的实力导演,无论是资本还是渠道,大部分都被京圈所占据。外人想进入,没有三分实力、三分运气,实在是难得很。所以,滕化涛才会由此感叹。
同样的,沐茗如果想在电影圈有所为,同样也得面临这种情况。
不过沐茗对此倒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来自七年后的记忆告诉他,京圈的势力在10年、11年就到了顶峰以后,接下来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了。
京圈的衰颓其实和西影的没落原因相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来自行外的资本大佬的资金开始流入市场。比起传统大导演的品牌,这些新入场的大佬更相信新兴的IP+大数据的模式。
除此之外,沐茗个人觉得,非京圈的导演还应该特别的感谢一个人,那就是郭小四同学。是他第一次让人们知道,原来导演这活儿,是谁都能干的。也是他,让一众外行的投资人知道了,有一种电影叫做粉丝电影,不需要内容和技术,只要有粉丝,就能有回报。
反正不管怎么说,京圈在新资本大规模流入,新导演层出不穷,以及官方的暗中打压之下,确实是在萎缩的。当然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现在也不是七年后,现在的电影资本市场,还是西北圈、京圈、港圈三足鼎立的时代。
滕化涛感叹没有好剧本,沐茗却刚好相反,他的脑海里有着无数的好剧本,包括前世就由滕化涛拍的《失恋33天》。不过沐茗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并没有说出来。他有些准备还没做好,需要些时间。
开玩笑,要是不提前准备好,自己怎么在这么个金蛋项目里插上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