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大明公务员 > 第一卷,吾心安处是吾乡 第六十四章 震撼的朱元璋

第一卷,吾心安处是吾乡 第六十四章 震撼的朱元璋

  第一卷,吾心安处是吾乡 第六十四章 震撼的朱元璋 (第1/2页)
  
  第六十四章   震撼的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皇帝,对地方上还是熟悉的。正是这种熟悉,让他想起了有一个上海县。
  
  其实这个上海县这个时代,很是年轻,是元代才分出来的县治,到而今还不到一百年。在朱元璋看来,更不可思议之极,虽然他说广州是蛮夷之地。但毕竟广州历史渊源。在唐朝的时候,也是一个大都市了。并能辐射两广,在未来发展壮大,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上海就让朱元璋蒙圈了。
  
  区区一小县,即便发展起来,难道不该是松江府吗?
  
  何夕立即用鼠标将上海地图打开,一直打开,直接能看清楚上海的街道。
  
  朱元璋沉默了。
  
  这是一个他无法想象的城市,且不说其中的高楼大厦,还有无数道路,但是覆盖的面积,都让他无法想象。因为在他看来,从松江府,到苏州府,乃至围绕着整个太湖,都连成一片了。
  
  成为一个巨大无比的城市网络。
  
  好久朱元璋才说道:“这么多的土地都被盖房子了。到时候吃什么啊?”
  
  这个问题,绝对不是凭空发问。
  
  因为大明初期,太湖平原是举足轻重的粮食产区。南京所需要的粮食,相当一大部分,都是来自太湖平原。毕竟这个时代,其他地方的开发都欠妥。
  
  一直到大明中后期,才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的。
  
  其实,这一点从赋税上也能看出来的。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从江南征收这么多赋税,还要在江南设置这么多的官田。这固然有打击报复的小心思,但是仅仅将朱元璋看成心胸狭窄,只因为江南百姓曾经跟随过张士诚,就不能容之,就太小看朱元璋,别的不说,陈友谅的根基在武昌,为什么没有朱元璋用赋税打击武昌?
  
  原因很简单,江南有粮食。而其他地方没有。
  
  所以,朱元璋的角度来看,大量建筑将江南产粮地都给占了。
  
  何夕并没有给朱元璋讲解数百年来,粮食产地的变化。更不会告诉朱元璋,在后世最大产粮地,一是东北地区,另外是而今还人烟稀少,野兽横行的河南。
  
  何夕说道:“请容我给陛下,讲解一个人。就是袁-隆平。袁老先生。”
  
  随即何夕从相册之中拖出一张照片。
  
  说实话,何夕不是很喜欢拍照的人。他的相册之中照片并不是太多。大多都是美女的照片。关于名人的照片很少,袁老的照片也是他得知袁老去世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心态,保存了一张元老的照片。
  
  何夕说道:“新朝开国不久,当时国内粮食不足,所有人都吃得不多,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当时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科研研究。其中袁老的杂交水稻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袁老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研制成功。让水稻亩产在千斤以上。甚至袁老临终之前,还在研究海水水稻,要让天下所有滨海滩涂都能种上水稻。”
  
  朱元璋一愣,看着屏幕上的照片。
  
  简直不敢相信。
  
  其实他第一个不敢相信,就是这里面清晰的图像了。在看地图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惊讶之极了。他无法想象,眼前的地图是画出来的。但是地图毕竟是地图,有一些抽象性。而且朱元璋也知道,后世有能上天的东西。毕竟之前何夕已经给朱元璋说过来了。
  
  而眼前,袁老的照片如此清晰,已经让朱元璋不可思议之极。
  
  第二个不敢相信的是,这个老人。这位袁老先生,居然能有如此大创举。在朱元璋看来,简直是在世神农。须知,而今南方,大部分水稻一年产量,在三石四石之间。换算成后世的度量衡,大概在两三百斤。
  
  这是翻了好几倍了。
  
  朱元璋此生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是年少时候的饥饿。那是他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忘记的感觉,不仅仅是挨饿的滋味难受,更是因为饥饿夺走了他很多亲人。
  
  这又能忘却啊?
  
  但是而今看到了袁老这样的科学成就。朱元璋眼睛都冒红光了。胸口的心跳声,也变成一个不断重复的声音:“俺要。俺要。”
  
  朱元璋说道:“这位袁老先生的杂交水稻,你可知道怎么做出来?”
  
  何夕说道:“袁老先生,是新朝的科学院院士。我仅仅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我与袁老之间的差距,就好像而今刚刚蒙学毕业的童生,与宋大学士之间差距,不,甚至更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