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北疆课题 (第2/2页)
“课题?”刘崧说道:“这算什么?”
何夕说道:“学问之道,从来在于学以致用。而史学更是如此,我们这里做学问,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正本清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现在的问题指明方向。这也是我们与腐儒格格不入的地方。”
“学问之道,学与问都很重要。圣人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实话,国子监这些人,有一些根底浅薄。但是大部分都相当不错的。而今该讲的方法,也讲了。他们也不是小孩子了。不需要我们耳提面授了。而应该让他们自学。遇见问题来询问我们便是了。”
苏伯衡抚摸着自己的大胡子,说道:“不错,学问之道, 从来是自己的。让师长一直提点的人,也不会有什么大成就。只是何大人所谓之课题,还没有说的。”
何夕说道:“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学生还是学生。他们在很多事情上都没有经验。我们也不能由着他们来,要给他们划定一些范围。这个范围就是课题了。同时我们做师长的。也要给他们一些指点。”
几个相对看了一眼,姚广孝说道:“何大人所言极是。只是何大人要划定哪里的课题?”
何夕说道:“而今北疆战事不息,甚至可以预见将来一段时间之内,北疆的战事也未必会停息。我就将课题画在北疆上面。可以是北疆长治久安之策,或者北疆屡屡不能为中原所有的原因,还有北疆战事所需要注重的方面等等。”
“诸位先生,以为如何?”
刘崧皱眉说道:“这题目,也太大了吧。”
何夕说道:“取其大,才能得其小。这个问题,是古代每一个王朝都要面对的问题,整理历代北疆战事,与政策。一来开拓学子们的学识,二来成果也备朝廷顾问。”
姚广孝三角眼之中,闪过一丝光芒,心中暗道:“这哪里是培养史臣的。分明是培养宰臣的。”不过,比起那些之乎者也,姚广孝对这个大题目,非常感兴趣。
程汝器沉默寡言,但是朱升的弟子,而朱升本身就不是单纯的儒生。而程汝器也是如此,与其说朱升与程汝器之类读书人是孔孟子弟,不如说,在汉代之后,天下学问一归儒家,凡是读书人也都是儒门子弟。
即便何夕也是如此。
何夕即便诋毁孔孟,另辟新说,大多少人还下意识认为何夕是儒门之中另辟一脉,而不是独立于儒门之外。
程汝器对何夕的很多说法,并不是很满意的。但是并不妨碍,他想让何夕试试。毕竟宋亡之后,神州陆沉。士大夫饱受摧残,文脉几乎断绝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在反思。
各种思潮都有苗头。
只是朱元璋一人独霸,对文化一知半解,又自以为是。推崇程朱理学,再加上明成祖为了确定正统,才变成历史上的样子,而今朱元璋态度摇摆,又放出了何夕,立即能吸引出一批对程朱理学不太满意,却难以建立起一套与程朱理学想匹敌学说的学者们的支持。
苏伯衡也饶有兴趣,苏伯衡虽然也是师承的,乃是朱子再传。但是他学术更追二苏。大抵是家学渊源。对史学也是有兴趣。对这个大题目本身也很感兴趣。
至于刘崧是官员多于学者,虽然学问不缺。但是当官时间长了,更容易从官员的角度来想问题。觉得何夕这题目先得极好,一般人不知道,但是他们这些都很明白。北疆早已开打,至于打成什么样子,现在还不知道。
但是这个时候提出这个大题目,实在是太切合时事,甚至有一些拍马屁。
实在再合适不过。
见众人都不反对,这一件事情就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