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朱元璋感激章诚,威胁张士诚! (第1/2页)
元至正十七年,七月。
集庆。
这一天午后,刚刚吃完饭的章诚一边走在内阁首辅的私人园林里,一边看着游动在水里的锦鲤,而神色淡然。
作为内阁首辅的他,已经知道了谢再兴叛逃的事。
这对他而言,不是什么值得他震惊的事。
毕竟他知道,人是复杂的,在天下未定之前,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甚至,很多时候,人往往会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选择。
但当章诚回想起这次由胡惟庸暗整自己的阴谋所引发的事变时,不禁感到欣喜。
他欣喜的是,这次的事变的结局,没有变成让他和朱元璋之间产生矛盾的结局,甚至也没有变成整个廷议局朱元璋和资政大夫们之间的矛盾加剧。
要知道,大同社的基本盘就是廷议局和以廷议局为基础衍生出去的大同社社员们。
眼下廷议局的内讧没有出现,意味着基本盘没有分裂,这对接下来发展壮大大同社,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而且,因为胡惟庸和他一样开始腐化的大同社内部官员大部分被抓被杀。
即便谢再兴叛逃,但也算被清除出了大同社。
所以,整个大同社内部还因此进一步清除了大量心术不正的两面派,无疑利于大同社内部更加纯洁,也给了大同社内部的人更大的警告,让他们不得不更加警醒,不敢轻易去触犯组织纪律和条例法令。
章诚知道,胡惟庸意图搞分裂之所以失败,还是因为他改变了中华军这支起义军的起事性质。
眼下的中华军,已经不是失去生存权的农民重新洗牌这个农耕社会而将自己变成大地主大贵族的一支农民起义队伍,而是要建立大同理念、真正为天下百姓争得更多权利的起义队伍。
固然,加入中华军的也会成为新的贵族。
但这些新贵族因为要么在章诚的影响下开始转型,不再以控制土地这种生产资料为目的,要么拒绝被章诚影响而选择背叛大同社而被排挤出去,所以,最终还组成中华军的新贵族在智谋与决心上,都是比传统的农民起义军中新崛起的贵族要强的,也更能允许民众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被分配得更多的资源的。
通过从日本石见银山得来的白银为基础资本,且利用粮食高产带来的土地投资收益下降的机会,而从豪绅大户赎买的大量田地,还是在被继续分给大同社治下的无地军民,而不是圈为新贵族们的私田。
所以,大同社治下的自耕农依旧在大量增加,自耕农大量增加后,带来的除了税收的增加外,就是大量的受教育人群在增加。
没错,自耕农大量增加能带来大量受教育人群。
毕竟在自耕农大量减少的时候,意味着大量的百姓变成仆婢和佃户,这些人被剥削的程度更深,哪里还有足够的剩余财富和时间来培养自己孩子读书。
相反,自耕农大量增加,则让被剥削程度较轻的大量百姓出现,从而可以让更多百姓有余力去让自己孩子接受教育。
何况,自耕农大量增加,也意味着这個时期的政权吏治清明,权贵和官僚集团还没那么贪婪,还比较守规矩,自然也就使得自耕农不但受剥削程度轻,还更容易积攒财富和愿意让自己孩子拿出时间来读书受教育。
税收的增加和受教育人数的增加,则让大同社既不缺钱做事,更不缺人才来安排做事。
偏偏章诚还利用他是内阁首辅管钱还管人才的权力,不停地砸钱点科技树,培养科技人才、扩大工业规模。
这就使得他和朱元璋这些大同社新贵族,以及整个大同社,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生产力严重过剩!
节俭惯了甚至可以说节俭了上千年的百姓们的消费欲望增长速度更不上生产力进步的速度,所增加的消费规模,也就不足以消耗掉大同社生产的大量新增工业品。
所以,倾销工业品,增加消费市场,成为了大同社眼下最需要做的事。
刚好现在发生了谢再兴叛逃张士诚的事件,章诚倒是因此觉得这是一个对张士诚宣兵进一步实现工业品倾销的机会。
为此,章诚在散完步后,就来到朱元璋这里,将自己这个想法告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现在依旧在种地,进行农业研究,也培育出了许多新作物新时蔬。
对于朱元璋而言,这已经不是他的业余爱好,同时也是他保持健康的运动方式。
即便是章诚来找他谈谢再兴的事时,朱元璋也还在浇水施肥,且一边听着章诚关于应该趁机让张士诚进一步打开市场给自己大同社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