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同社实力太可怕,刘伯温后悔加入大同社太晚! (第2/2页)
但好在这一切都还不算太晚。
刘伯温相信,只要他认真做事,就还会有“后来居上”的机会。
毕竟眼下天下还未一统。
而胡惟庸的事,也让他再一次确信朱元璋和章诚一样都不是简单人物。
他知道自己不能轻举妄动,尤其是现在,他只能认真做事,不能结党弄权,只能把老老实实地选择忠于大同社。
尽管他内心里其实并不接受大同理念。
其实,不只刘伯温,很多加入大同社的官僚,尤其是昔日属于地主阶层的官僚,并不是真的接受大同理念。
而他们现在加入大同社,接受大同理念,不过是纯粹是因为功利主义作祟,和他们本身足够精明而已。
毕竟,眼下是个明白人都能看清楚,大同社的实力最强,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乃至吏治都是最清明的,无疑是最可能得天下的。
章诚知道,大同社的人大多都是现实主义的人,不是理想主义者,甚至不少还是日子党,对什么理念主张不感冒,只想相对更轻松安逸且富贵的过完一生。
但章诚对此不在意,他只尽力去把生产力提高,把蛋糕做大,让这些占天下大多数的现实主义者也追随自己大同社,循着自己大同社制定的规则来活着。
而朱元璋主要负责维护大同社的规则和调整分配规则,过于自私现实乃至不惜践踏大同社规则的,他要处置,如胡惟庸这些人,需要改变规则,重新分配的,他要做主进行改革,如限制购买土地的人群,征收奢侈税这些。
章诚做的事倒是不怎么得罪人。
朱元璋做的事倒是容易得罪人。
所以,很多人对朱元璋恨之入骨。
大同社内部,对朱元璋恨之入骨的人还好,胡惟庸的教训在前,再加上蛋糕一直做大,倒不会放着一起发财的机会不干,去冒险挑起内斗。
但在大同社外部,很多势力现在都想弄死朱元璋,也想消灭大同社。
毕竟大同社现在让生产力太先进了,先进得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当奴才了,连制度模式都变了,变得不再玩天授君权和以儒家伦理道德治国那一套了。
比如,张士诚、陈友谅这些人,还有元廷皇帝和他的大臣们。
不过,张士诚眼下虽然想弄死朱元璋,想消灭大同社,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故而,尽管他恨朱元璋和大同社入骨,但在明面上,他却不能把朱元璋和大同社怎么样。
现在敢主动站出来大骂朱元璋和大同社的外部势力,除了元廷,就是陈友谅。
因为陈友谅眼下实力很强,在从大同社这里购买得大量火器和粮食的他比历史上发展壮大的要快的多。
所以,陈友谅已经不止一次在徐寿辉面前,痛斥大同社为邪教,是比元廷还要可恶的势力。
徐寿辉自己也很不能接受大同社的“君权民授”之论。
两人身边的许多儒士也都非常不能容忍大同社的观点,而对朱元璋、章诚这些人大加抨击。
但不能容忍归不能容忍,徐寿辉、陈友谅还是从大同社手里买火器、兵械,他们底下的官僚儒士们也还是在暗地里拿黄金白银换大同社布币。
不过,朱元璋和章诚可都不容忍别人在意识形态上否定自己大同社。
所以,朱元璋在张士诚送回谢再兴后,没有立即答应张士诚通商和归还城池的请求,而是要求张士诚对外表明对大同理念的态度和同意让所占城池的民众进行投票自决,以及开放市场给大同社治下的商民。
张士诚在知道朱元璋的要求后,气得差点吐血。
“他朱元璋要不要这么过分!”
“他既然让孤表明态度,那孤就直接说他的大同理念是邪教,主张大同理念的人各个该杀!”
张士诚因而龇牙咧嘴地当着张士信等人的面说道。
张士信忙劝道:“兄长息怒,我们可不能这样,这样容易惹恼朱元璋啊!我们现在根本无法与大同社对抗,惹恼他朱元璋,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啊!”
张士诚自然知道这個道理,只说道:“但他朱元璋逼孤接受大同理念,简直比杀了孤还让孤难受。”
“兄长,他只是让我们表态,我们固然只能表态接受,但完全只表态而不这样做就可,就说我们自己民智未开,实情与他江南不同,故还不能用大同理念治国。”
张士信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