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风起明末 > 第二百九十七章:困顿

第二百九十七章:困顿

  第二百九十七章:困顿 (第1/2页)
  
  天气正在不断的变冷,从北地吹来的寒风一日比一日更为急切。
  
  陈望从竹山大营返回到白土关时,已经是十月的三十日。
  
  杨嗣昌统管左良玉、祖大弼两万余兵马返回襄阳,准备从襄阳一路南下驰援夷陵。
  
  张献忠和罗汝才南下川东的道路崎岖,行进不变,且山多林深,很多地方都是绝佳的设伏地。
  
  沿路追击的话,必须要派出大量的侦骑不断的侦察,一路上行进的速度根本快不起来。
  
  还不如直接直接从襄阳转道南下驰援夷陵,这样的话路途虽然远了两倍有余,但是速度却是快了很多。
  
  时间紧迫,军情如火,杨嗣昌自然是选了后者。
  
  陈洪范和其所领的八千余兵马,则是被杨嗣昌安排分守房县、竹山,涌来防备隐匿在竹山和房县以南的两万多流寇残兵。
  
  陈望也从杨嗣昌那里,得到了目前为止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时间。
  
  杨嗣昌领兵返回襄阳去护佑湖广中部,原本调到了兴安府的川兵回援四川,去护佑川东。
  
  这样汉中府和郧阳府的交界自然也就空虚了不少。
  
  早在一开始的时候,陈望就一直向着杨嗣昌传递了正在招募新兵,整编部队的消息。
  
  所以这一次,陈望也顺理成章被允许领兵留守白土关,同时管带郧阳府防备。
  
  一是防备张献忠、罗汝才等部去而复返重入郧阳府外,二则是防备房县、竹山南部的贼寇。
  
  留守在房县和竹山的陈洪范部,现在也自然属于他节制。
  
  “望哥。”
  
  陈望刚进入了白土关大营不久,胡知义便已经是从外赶来进入了营帐之中。
  
  “镇内各营兵马的整编和考核都已经完成了。”
  
  胡知义行事雷厉风行,陈望交代下去的事情,他并没有花费多少的时间便已经全部处理。
  
  “张二和黄龙两个游兵营,各设骑兵一司,其余兵士皆作步兵,总兵额三千,两营军饷每月共需六千两。”
  
  军饷一般都不是一月一发,一般来说都是按照季度发放,诸如春饷、夏饷等等。
  
  “正兵营月需军饷九千两,右援兵营月需军饷五千两,左援兵营月需四千两,共计月需一万八千两。”
  
  右援兵营是由陈功带领的援兵营,左援兵营自然是周遇懋所带的另外一营。
  
  “镇内共计有兵马五营,正兵一、援兵二、游兵二,核算将校连带军卒,月需军饷白银两万五千两,季需白银七万五千两,年需白银三十万两。”
  
  “新兵期三月步兵军饷减半两白银,但是也只有第一季能省下四千五百两左右。”
  
  “朝廷下发的军饷年约二十万两,尚有十万两的缺口。”
  
  每个镇的军饷,发下来都不可能是足额足饷,在明末欠饷才是常态。
  
  明朝中后期之所以形成畸形的家丁制,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军饷的不足。
  
  吃空饷,喝兵血也逐渐在九边各镇形成了常态。
  
  胡知义将文书直接放在了陈望的桌前。
  
  “按照现今财政的情况,最多发出一季的军饷,再之后便无力再发放了……”
  
  胡知义的神情有些犹豫,迟疑道。
  
  “陕西粮价颇高,若是输送粮食售卖,倒是可以使得开支均衡。”
  
  陈望展开文书,汉中镇目前的情况也在他的面前被写的一清二楚。
  
  一年十万两的缺口,这还只是单单军饷,并不算人吃马嚼。
  
  朝廷拨下的粮食也并不够这么多的人去吃,要养这么多兵,就必须要去买。
  
  算上人吃马嚼等多项开支,这笔缺口将会达到一年近十五万两。
  
  但实际上,额外的支出还是十万多两。
  
  因为粮米汉中卫产有,他们自留了不少,可以供给军队。
  
  像现在这样的军事调动,粮草统一调拨,也可以剩下来,所以人吃马嚼虽然确实是支出,但是并不需要花什么银钱。
  
  现在陈望领下一共有四大收入来源,分别是矿山、私盐、田地、以及收取商队过境的关税。
  
  “售卖粮食的事情,不要再提了,这些粮食我在之后都有用处。”
  
  田地的产出基本上不会换成金银,陈望很清楚明末的灾荒持续的时间十分之久,粮食将会是最为紧缺的东西,自然是不会轻易的买卖。
  
  为此陈望甚至提前命人修筑了大量的粮仓,用于屯粮。
  
  这些粮仓都修筑在棱堡之中,同时还驻守了不少兵丁作为防守。
  
  镇守的兵丁不仅装备着最新型的海誓铳,甚至还有不少的火炮。
  
  陈望一共在汉中府内修了七座专门用于屯粮棱堡。
  
  汉中卫五座卫所旁边各一座,沔县、兴安两个守御千户所各一座。
  
  “今后粮食只会越来越缺乏,卖粮无异于是饮鸩止渴。”
  
  “我查看了历年的旱情,从元年开始到如今已经是第十二个念头了,旱情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是日益扩大,从着北方向着南方不断的蔓延。”
  
  崇祯十二年,汉中夏旱,秋蝗,禾苗俱尽,大饥。
  
  崇祯十三年,大旱,人相食,草木俱尽。
  
  陈望记得很清楚,崇祯十三年汉中府的旱情比起崇祯十二年造成的破坏更为巨大。
  
  “眼下的情况不仅不能卖粮,还要收粮,屯粮。”
  
  如今各地粮仓之中一共只囤积了九万余石的粮食。
  
  听起来九万余石是很多了,但是如果计算的话,九万余石粮食只能供给两万多人的军队食用一年。
  
  这还是全算步兵,不算骑兵,同时还不上运输的损耗。
  
  虽说现在这些粮食还算充足,但是等到天下大乱的那一刻,九万石粮食不过是杯水车薪。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用在明末并不过时。
  
  大明虽然已经衰败,早已是江河日下,但是最后的反扑仍然是能够伤人,甚至能够杀人。
  
  历朝历代,率先举起义旗者,往往会被这最后的反扑所杀。
  
  而后继者,将会踩着尸山血海,重新收拾这大好的河山。
  
  胡知义皱了皱眉头,为难道。
  
  “收购粮食如今只怕是较为困难,河南旱灾,流寇再起,湖广、南直隶米价也因此而上升。”
  
  “米价已经是涨到了二两半一石,这个价格实在过高,而且粮米大多运往河南,郧襄战乱导致商路暂断。”
  
  “如今收支本就已经失衡,维持军队便已经很是艰难,再收购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