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九十一章:封赏

第九十一章:封赏

  第九十一章:封赏 (第1/2页)
  
  “见过皇后娘娘。”
  
  “见过姑姑。”
  
  灯影之下,徐皇后瞧着张安世和徐静若,面上微笑,只是这时来不及理睬朱?,这令朱?耷拉着脑袋,似乎觉得自己好像失去了一点什么,脸上显出了几分不高兴。
  
  徐皇后道:“你们在讲什么?”
  
  朱?立即道:“我们在讲贾宝玉初……”
  
  徐静若这时羞怯得不得了,不过似乎觉得若是让自己的姑姑知道张安世讲这些只怕不喜,便强打着勇气打断道:“讲贾宝玉与袭人,姑姑……我……我身体大好了……”
  
  她没有骗人,初试云雨情的确实是贾宝玉和袭人,至于后头的话,却一下子让徐皇后再无追根问底的心思。
  
  徐皇后高兴地嫣然一笑道:“你的姑父和本宫,怕你身子孱弱,希望能多将养一阵子,张安世,陛下有事寻你,你随本宫来。”
  
  朱?依依不舍道:“为啥不叫我。”
  
  徐皇后摸了摸他的头,却没多说什么,朝张安世招招手。
  
  张安世哪敢怠慢。
  
  留下那心里倍感失落的朱?,和惊魂未定的徐静若,忙是走了。
  
  跟着皇后娘娘的后头往正殿走。
  
  张安世一路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等入了殿,见了朱棣,还见三个兄弟也在,顿时明白了什么。
  
  “臣……张安世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朱棣一见张安世,便大声道:“小子,你干的好事!”
  
  张安世一听,心里大惊。
  
  卧槽,谁把我卖了,我干啥了!
  
  朱棣却已上前,激动地道:“你他娘的怎么知道这建文就在福建。”
  
  张安世一听,也不由的愣住了,惊诧地瞥了一眼四周,却见一个和尚神情落寞地站在那里。
  
  这建文……还真找着了?
  
  专家诚不欺我也,以后再也不黑他们了。
  
  其实让朱勇他们出发去找人之时,张安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不过倒是觉得那寺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考古发现之中,确实出现了龙袍改造的袈裟,而这龙袍的工艺,断然不是福建本地出产。
  
  因而,合理怀疑的话,十之八九,这个袈裟的主人就是建文皇帝了。
  
  只是……现在朱棣激动地看向他,询问他发现的经过。
  
  这倒让张安世有些紧张起来。
  
  对呀,他又不是妖怪,总不能说自己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吧。
  
  不过……毕竟这是先射箭再画靶,只要有一个合理的推论,却也未必不能解释过去。
  
  张安世定了定神,随即就道:“陛下,其实臣也比较关注这件事,所以……臣便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看了朱棣的神色一眼,张安世继续道:“首先,臣假设了建文出逃,既然出逃,这天下之大,他又能往哪里去呢?那么追随他的人,又会如何安排呢?”
  
  “臣就在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原之地,他们肯定是无法逃脱的!因此,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条是出关,一条是出海。而要出关,这大明的边镇,是在北平和宣府一线,那里却正是陛下的龙兴之地,他们经过北平、宣府,如是往那里走,岂不是自投罗网?”
  
  朱棣不禁点头:“不错,不错,你的猜测很正确,真是一个聪明的少年啊,你继续说,你怎么就认为他没有选出海这条路?”
  
  张安世道:“臣本是以为,可能会是出海,或者说,他们一开始确实是出海,可细细一想,他们几个流亡之人,贸然出海,且不说寻觅舰船不易,就算真能出去,所遇的危险也是极大。臣就在想……建文真受得了这颠簸之苦吗?还有追随他的宦官以及臣子,大多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之人,他们能承受这些吗?“
  
  朱棣听罢:”你猜测的没错,这些人都是酒囊饭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若真有这般的勇气,何至于沦落到那般的境地。哎呀,你这般一说,朕倒是觉得……你真是将这些人的底细都摸透了。“
  
  张安世惭愧的样子道:“主要是在陛下身边,随时受陛下言传身教,这才开了一点窍而已。”
  
  “你继续说。”
  
  张安世道:“既然他们曾想过出海,却又不敢出海,那么……臣就在想,他们假若当初真要有出海的念头,会从哪里出海?苏杭一带,这不可能,那里距离京畿甚近,一群这样的人出现,而且还要违反海禁,想要做到无人发现,这绝无可能。”
  
  “最安全的地方,便就是福建了,那里多山,朝廷对那里许多地方鞭长莫及,臣听说,那里有许多的山民,因为无地可耕,生活困苦,所以私下出海谋生,更有不少人私下西洋,因此侨民甚多,官府也无法及时管禁。”
  
  朱棣暗暗点头:“不错,福建布政使司,隔三差五都有这样的奏报。”
  
  张安世道:“若是建文出海,必走福建的海路,那么他们抵达了福建之后,得知了海上的诸多艰辛,于是……望而生畏之下,这个时候……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原地藏匿了。”
  
  朱棣越发激动:“说的对,说的对,如此心思,真是令人折服。”
  
  张安世道:“可既要在福建潜藏,问题便又来了,福建固然多山,可他们没有户籍,也没有关引,就算出宫时伪造了身份,却要四出活动,却是不容易的,因为照太祖高皇帝的祖宗之法,百姓出门需要路引,否则便视为乱民,他们若是假装寻常百姓,肯定不成。”
  
  “可以随意出入的人,只有两种,一个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另一个就是僧人。这读书人可不好假扮,毕竟任何一个读书人,在本地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容易引起关注。”
  
  “那么另外一种,就是僧人了。”
  
  “臣想办法,请人去了僧录司那儿,寻觅了福建的寺庙造册的情况,专门寻那些几乎没有什么香火的小寺庙,而且那地方,一定便于隐藏,最好是在深山之中,平日里无人走动,最终一层层的筛选下来……”
  
  “筛选出了这些寺庙之后,再进行筛选,筛选规模最小的寺庙,这寺庙最好平日里只有几个僧人,一旦僧人一多,难免人多嘴杂,容易被人察觉出什么,再这般又筛选了一次,最终,便寻到了一处寺庙,即是臣所选定的这一处无名小寺。“
  
  朱棣越听越是惊诧。
  
  这一轮轮的分析,确实逻辑性很强。
  
  最重要的是,还是当真经过这些分析,将人找着了。
  
  这样一比,那他当初让锦衣卫挑选了这么多精干之人,忙活了两年多,岂不是成了笑话?
  
  还有那纪纲,信誓旦旦的说人出了海。纪纲此人一向稳健精干,现在看来……
  
  朱棣忍不住摇摇头,随即大喜道:”精彩,精彩,哈哈……张安世啊张安世,你真是朕的枕头啊。”
  
  张安世心里一紧。
  
  朱棣道:“朕想瞌睡了,你这枕头便来了。”
  
  说罢,朱棣瞥向那朱允文,不屑地道:“朱允文,当初你身边那些酒囊饭袋,比之朕身边这少年如何?当初你但凡有几分识人之明,又何至于到今日这个地步?到了现在,你难道还认为这是所谓的成王败寇吗?朕身边随便一个少年,才能便是你的十倍百倍。”
  
  朱允文听的心惊肉跳,他没有想到,自己被发现,竟只是眼前这小儿,单凭这样分析便寻到的。
  
  可怕的是,张安世的分析,竟完全猜中了他在逃亡过程中的心思,这样的人,实在可怕。
  
  到了这个地步,他只剩下苦笑,万念俱灰地道:“时至今日,还有什么可说的,若是四叔只想证明贫僧无用,四叔早就做到了。”
  
  说罢,朱允文打量张安世,随即又道:“只是这少年,聪慧如此,只怕享寿不永。”
  
  他居然很认真的样子。
  
  意思是,一个人太聪明了,不会长寿。
  
  朱棣听罢,勃然大怒。
  
  张安世心里却想笑,我是什么货色,我张安世自己不清楚吗?我的聪慧来自于两世为人的经验而已。
  
  所以张安世并不愤怒,而是笑了笑道:“借你吉言。”
  
  朱允文随即叹息道:“今日所见,贫僧无话可说,接下来,就请四叔处置吧。”
  
  朱棣虎目中忽明忽暗,似乎也拿捏不定主意。
  
  突然,朱棣道:“请魏国公吧。”
  
  说着,他朝朱能几个道:“尔等立下大功,朕自会重赏,现在可以退下……”
  
  顿了顿,朱棣目光却又落在了张安世的身上,道:“张安世留下即可。”
  
  朱能如蒙大赦,他早受不了这里了,于是领着朱勇几个连忙告退。
  
  魏国公入宫。
  
  听到宫中传唤,尤其是在夜间,魏国公徐辉祖心中大悲。
  
  夜间传唤,一定是发生了天大的事,再联想到自己的女儿还在宫中养病。
  
  十之八九,静若没了。
  
  这一路,魏国公徐辉祖更咽,此时他才醒悟,自己为了自己的倔强,痛失了自己的女儿。
  
  倘若不是因为自己圈禁,又何至于到今日这个地步。
  
  徐辉祖伤心欲绝,只恨不得以身代徐静若。
  
  跌跌撞撞地抵达了大内,入殿,终是再忍不住,于是热泪盈眶,忙将长袖去擦拭眼泪,口里呜咽着,发出锥心一般的低泣。
  
  等他擦拭了眼泪,抬头。
  
  眼前恍惚。
  
  朱棣朝他笑道:“老匹夫,你来啦,你来看看这是谁。”
  
  一听是老匹夫三个字,徐辉祖虽是眼睛被泪水遮蔽,却不禁定定神。
  
  没有人比徐辉祖更了解这个跟自己光屁股时起就厮混一起的玩伴。
  
  一般朱棣骂人的时候,说明一定不会是什么坏事。
  
  于是徐辉祖朝朱棣指点的方向看去。
  
  徐辉祖努力地睁大眼睛,随即……看到了一个和尚。
  
  他努力去辨认,猛地身躯一颤。
  
  竟是俯身拜下:“臣徐辉祖,见过……见过……陛下……”
  
  朱棣听罢,冷哼一声,扭过了头,看也不看徐辉祖。
  
  而那朱允文见了徐辉祖,又见徐辉祖如此,竟是羞愧难当,忙是侧身避让,道:“哎……时至今日,徐卿何故还要这样羞辱贫僧。”
  
  徐辉祖一时百感交集,更咽道:“陛下……还好吗?”
  
  “贫僧已是方外之人,有愧列祖列宗,生不如死,还谈什么好坏。”
  
  徐辉祖叹了口气:“只怪当初不能效全命,否则断不至使陛下到今日这样的境地。”
  
  这二人说的话,张安世一句都不想听,太大逆不道了。马德,等会被宰了,还要溅我张安世一身的血,难道他们不知道我张安世心善的吗?
  
  只见朱允文苦笑道:“不,贫僧今日思来,贫僧沦落今日,实非命数,而是理所应当。”
  
  徐辉祖不解道:“陛下何出此言?”
  
  朱允文眼帘垂下,道:“贫僧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反省,迟迟想不明所以然。今日方知,当初实是贫僧自取灭亡,即便没有四叔,这天下只怕也要分崩离析,贫僧自以为……可以依靠书生们大治天下。”
  
  说到这里,朱允文不禁泪流满面,更咽道:“今日方知,贫僧误信了人,令养尊处优之人,充盈朝野,而疏远那些真正为大明打下江山的将士,以为几句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便可教太祖高皇帝的江山永固。哪里知道,这实为亡国灭族的征兆。徐辉祖,你摸着自己的良心说,当初朕削藩时,你心里是认同的吗?”
  
  “我……”徐辉祖沉默片刻,才道:“臣以为……此事难为。”
  
  “是啊,你认为此事难为,想来你也早知道其中的弊病,也一定知道朕所信之人,多为误国误民的书生,是吗?”
  
  徐辉祖迟疑了一下,终究艰难地点头道:“是……”
  
  “那当初为何不言?”
  
  “臣乃武臣,又非议论国政的御史、翰林,如何能言,又有什么言路?”
  
  朱允文苦笑:“是啊,这便是贫僧的愚蠢之处,可你看四叔身边,多少骁勇的将军,又有多少似这个少年这般的俊杰,贫僧又怎么不是自寻死路呢?”
  
  “这是天命啊,贫僧当初做下那些可笑之事时起,天命就已不在我,而在四叔的身边了,今日贫僧这模样,实像跳梁小丑,可笑、可笑……”
  
  徐辉祖低头无言。
  
  朱允文道:“今日言尽,时过境迁,你不必再称贫僧为陛下了。”
  
  徐辉祖耷拉着脑袋,眼泪又夺眶而出。
  
  朱允文道:“当初贫僧猜忌你,处处提防你,你现在尚能如此待贫僧。贫僧心里反而有愧,就不要让贫僧带着这份愧疚去死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