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独创“前三后三”机制(求订阅) (第1/2页)
“我暂时无法给你答复,晚点我去一趟军需处问问,最迟明天早上之前,我给你准确答复。”袁朗说道。
军事上的事,袁朗能对答如流。
有关地方社会上的买卖生意,还真是他的知识盲区。
好在大队有设立专门的采办人机构——军需处,专门处理装备处以外,所有对外的物资采购等工作。
“行,明天也可以。”
成龙接着把杀戮屋的一大摞设计图,放到袁朗面前说道:“杀戮屋是我设计的,所需一切物件国内肯定没得卖,找厂家订购还要重新开模太慢了。
我建议,你去找一些焊接工,还有木工过来,我亲自指导他们做会更好,也更快。”
自己设计的东西。
优点是能完美符合伱的需求,缺点是根本就买不到成品。
“焊接工、木工、泥瓦匠这些,倒是都不用去外面找,工程团能搞定,向军区申请调工程兵过来就行,只是……”
袁朗皱着眉头,担忧的说道:“你亲自督工纯手工生产制造?会不会太麻烦?时间上来得及吗?”
部队就是一个小社会。
军人们不仅会打枪打炮上阵杀敌,什么稀奇古怪的人才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找不出来的。
别说是找几个木匠和电焊工,哪怕是古老手艺传承人都能找到。
“时间上你尽管放心,我提前算过,绝对没问题。”
成龙自信的拍着胸膛说道:“不管是杀戮屋的墙体还是门窗,或者是在训练时需要用到的各种家具摆件,我们都只需要它具备功能就好,并不需要做细致打磨。
所用的材料基本也就是角钢、圆钢、铁板之类的轻钢材,加上各种板材、木材、五金配件之类的。
只要有熟练的师傅,足够的人手,我把图纸给他们,做起来很快的。
最多不超过一个月,肯定能够完工。
只要各规格尺寸的墙和门做好了,到时候放到场地上,歌厅、宿舍、办公室,想要什么场景都能轻松组装。”
幸好成龙上辈子有过从零开始,全程参与打造一支特战旅的经验。
否则这么多基础性的工作,交给一个天天都在学怎么打战杀人的大头兵,还真是一件折磨的事情。
“只要你觉得没问题就行,毕竟你才是负责人,我只是给你打下手的,哈哈。”
袁朗幽默的开了个小玩笑,随即转到第二个核心板块问道:“人员方面,你准备怎么安排?
是整个三中队全部上,还是说,先挑选一部分队员参加,做实验性的训练?”
试点改革嘛。
什么都存在不确定性。
怎么安排参加特训的人员,最有利于本次试点改革计划,又不会影响到三中队本来的运转。
这个问题非常的关键,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认真考量。
“有关参训人员,我早就考虑过,已经有了头绪,你先听听看可不可以。”
成龙整理了一下思路,徐徐说道:“我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的。
首先我们这次只是试点改革,主要目的不在于训多少,而在于测试我的这套方案可不可行,是否合适进行大范围推广。
其次,训练的设备和设施太有限,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手搓,根本支撑不了一整个中队。
除非训练方案大规模普及后,由专门的军工厂来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才能够保障更多人的训练。
基于这两点考虑,我觉得……
试训人员不用也不能太多,一个小队就差不多了。”
一个中队有三个小队,拿出来一个小队作试训改革,还有两个小队没有动,正好可以维持中队正常运转。
而一个小队15个人,也是满足试训各方面需求点,比较合适的一个数量。
“你考虑的很周到,说的也很到位,可以按你说的办,不过……”
袁朗特意加重语气提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训没有奖惩机制,就没有紧迫感和压力,激发不了他们的潜力。
所以,我觉得试训人数可以,就固定你说的15个,不过,试训名单必须更灵活,不行的就退下来,换其他人上,不应该固定是哪15个人。”
袁朗还是老练的呀。
他提的这个建议有关人的本性,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
队员们都会认真努力的去训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能进A大队的战士,没有人会偷懒。
可在没有竞争关系的情况下,队员们就不会有任何压力。
他们会努力,但不会拼命。
而要想达到训练的最好效果,只是努力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拼命,激发身体的潜能天赋才行。
“这确实是个问题,有足够的压力,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得给他们增压。”成龙对这个问题深有同感。
教官们总是在各种特训中,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折磨学员。
不是他们虐待的癖好。
而是为了激发学员们的潜能。
成龙如今成了试点改革的特训教官,他从学员变成了教官,角度也要发生变化,要想办法去折磨试训的学员。
“要不还是用积分制?分扣完下来,换其他人上。”袁朗说道。
“不是很适合。”
成龙撇了撇嘴,摇头说道:“老队员都在减分,新补上来的队员是满分,如此反复下去,新人被淘汰的概率会大幅度降低,老的队员会被全部淘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