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我皇帝朱元璋,打钱!(求订阅!!) (第2/2页)
“这么说吧,有这些国企、央企在,就算那些商人再乱来,咱们也能轻轻松松拿捏他们,甚至是取而代之,商人乱政?呵呵,根本不存在!”
欧阳伦轻松无比、笑着道。
“道理是这个道理,等等.”朱元璋恍然看着欧阳伦,“若是成立这个新的商社,是不是又要多许多官位出来?你小子是变着法的来找朕要官的啊!”
“陛下,这您可就冤枉臣婿了,臣婿一不结党、二无亲族要安排,要官职也无用啊!”欧阳伦一脸冤枉道:“而且新成立的这个商社,完全是为皇室、皇帝服务的,我还打算建议让王忠王公公担任总掌柜,臣婿是不打算插手的,何来要官一说?”
“你真是这样想的?”朱元璋有些狐疑的看着欧阳伦。
“当然了,我吃饱的撑着,才会去插手这个事情。”欧阳伦无语道:“陛下要是不信臣婿的话,那咱们啥也别说了,臣婿这就退下,刚刚的话就当臣婿什么也没说,您需要的钱臣婿立马批!而且批款金额还可以翻倍!”
“只是到时候面对百姓的口诛笔伐,百官的弹劾,陛下你别把臣婿拿出来背锅就好。”
说完,欧阳伦就打算离开。
“等等!”
“朕让你走了么?”
朱元璋沉声道。
“朕如此警惕,还不是你小子之前弄的事情太吓人,整个南方四省你一共招了多少人?虽说那些人不算是真正的官员,但权力、地位、俸禄都和官员一样,光是俸禄发放就是很大一笔!”
“若是盲目扩招,成为官员无比轻松,那又有谁愿意寒窗苦读十数年来考取功名?最后岂不是会天下大乱?”
面对朱元璋的质问,欧阳伦依旧无比淡定。
“陛下,你已经out了!”
“啥嗷特?”朱元璋一脸懵逼。
“咳咳,就是很厉害的意思。”欧阳伦笑着解释道:“大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今的这点官员根本不够用,若是单单靠科举来选拔官员,你看着吧,不出两年,到处都会差人,而且缺口会越来越大。”
“那朕就多开科举,一直到足够为止!”朱元璋朗声道。
“是是,多开科举的确可以选出更多的人才,但这就和打鱼一样,你两年一打和半年一打,收获的鱼是多了,但是鱼的质量却是差了,这样真的能够解决问题?”欧阳伦反问道。
“这”朱元璋被欧阳伦的这个反问给问楞住。
“陛下,臣婿觉得咱们应该多条腿走路出,科举毫无疑问是最为主要的一条腿,同时咱们还可以进行公务员考试,而公务员还可以氛围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具体的等下去之后,臣婿给你写一份详细的奏章阐述,总之公务员可以满足大明王朝的人员需求,也是通过专业选拔出来的,不会担心无人可用,以及招募的人不专业这些问题。”
“而且科举选拔的人才也不会因为多开科举而导致科举选拔的人才质量下降!”
听完欧阳伦的话,朱元璋想要反驳,可又想不到反驳的言语。
这家伙的嘴还是那样厉害,知道现在大明到处差人,就弄出来什么公务员考试,关键是南方四省已经施行一段时间了,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公务员考试制度非常成功,为南方四省招募到了很多人才,这人才具备的能力和职位契合程度高,直接赴任做事。
就在朱元璋搜肠刮肚想如何反驳欧阳伦的时候,突然让他想到了一个问题所在。
“欧阳伦,朕承认你这个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确能够为大明选拔急需的人才,可若是成立那么多的国企、央企,光是俸禄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如今到处都需要用钱,户部的银子够用么?能养得起这些国企、央企?”
朱元璋对于自己问的这个问题相当的自信,毕竟国库现在就只剩下几百万两,根本不够用的,所以他断定欧阳伦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
“年轻人啊就是考虑得不够全面!”
“欧阳伦啊欧阳伦,朕不得不承认你的脑子的确好使,总能想到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办法,可是这办法也得结合实际情况才行,不能是空想!”
“朕今天得好好给你上一课,免得你日后摔跟头。”
就在朱元璋还想继续对着欧阳伦说教。
欧阳伦开口道:“陛下,钱当然够用!”
“够用?怎么够用?国库几千万两银子都被散出去了,虽说下半年还有一笔税收收上来,但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千万两,而且也不会立马到位,等这些钱全部入国库,那都是明年得事情了。”
朱元璋冷声道:“你就别硬撑了!”
欧阳伦微微一笑,“陛下,你难道忘了,在臣婿的牵头下户部已经和开平银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只要户部有需求,户部可以从开平银柜获得资金,无论是开设新的国企、央企,还是给各衙门、行省的钱都没有任何问题。”
“再说这些钱又不是真的白给出去,而是需要收取利息的,户部还能从中赚取利差,实现增收!”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新成立的商社专门负责皇室皇帝的采买,有很大的议价能力,可以用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到东西,修建宫殿也一样,交给这家商社,就不用再额外的指派监工人员,省钱省时省事!”
“算下来肯定是赚的。”
欧阳伦这一番言论出来,朱元璋直接楞住了。
他千算万算,还真就忘了欧阳伦手里还有“开平银柜”这张牌了,“开平银柜”有多少钱,这一直是个迷,朱元璋也让锦衣卫秘密调查过,但却是没有调查出来,因为即便是现在“开平银柜”的总掌柜似乎也不清楚有多少钱,但无需置疑的是,“开平银柜”绝对是整个大明最有钱的存在,多少百姓将钱存入其中,不光是百姓就连官员、富商也都喜欢将钱存入其中。
就连他这个皇帝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