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靖难攻略 > 第275章 理清税制

第275章 理清税制

  第275章 理清税制 (第1/2页)
  
  “你说什么?!”
  
  涿州,当朱棣蹭的一下站起身来,站在衙门内前来传信的张辅无奈再次回答。
  
  “南军换上了渤海的旌旗,看样子是二殿下拿下京城,并且说降李景隆了。”
  
  “那没人来找你父亲?”朱棣眼巴巴看着张辅,希望朱高煦派人来给自己个准话。
  
  “回殿下,暂时并未出现,不过应该也快了。”
  
  张辅作揖回应,朱棣闻言将目光放到了一旁老神在在的姚广孝身上。
  
  “老和尚,你说俺现在算什么?”
  
  “算是未来的皇帝吧。”姚广孝口无遮拦,或者说不必遮拦。
  
  “俺不信老二会那么大方把皇位让俺,他连火炮都舍不得给俺。”
  
  朱棣陷入了自我怀疑,他为什么就没能想到朱高煦那样的打法?
  
  如果他想到了,那现在打进京城的就是他了。
  
  只是他想了想,朱高煦的打法最为关键的就是战船,而自己压根没有战船。
  
  更何况,朱高煦有他帮忙牵制李景隆,可他如果想效仿朱高煦的打法,那朱高煦可不一定会帮他牵制李景隆。
  
  “俺是不是得回一趟北平,把这消息告诉一声徐妹子和老大?”
  
  朱棣举棋不定,可关键时刻,朱高煦帮他做了决定。
  
  “殿下!”
  
  张辅都没退出去,南边就又来了新的传信人,不过这次的人是王义。
  
  作为一军统帅,由王义亲自送来的消息不言而喻,所有人都注视着他。
  
  他一路快走进衙门内,随后作揖道:“招抚曹国公的是亦掌印,他还带来了殿下的口信,说让您快马速下江南!”
  
  “还真让给俺啊?!”
  
  朱棣一听王义的话,立马就诧异看向了姚广孝,却见姚广孝嘴角含笑,低垂眉目手中盘算佛珠。
  
  “让就让吧,俺先做几年,过几年再还给他。”
  
  毕竟是皇位,虽然觉得这是意外之喜,但朱棣还是很高兴的接下了。
  
  “老和尚伱随我一起去。”朱棣试图叫上姚广孝,可姚广孝却摇摇头:“贫僧还是继续在北平为好,事后随王妃一起南下便可。”
  
  “也可以。”朱棣脸上藏不住的笑意,转头便吩咐道:
  
  “王义、张辅,召集燕府的老骑兵,俺们轻骑南下。”
  
  “是!”听到朱棣的话,二人当即转身前去操办。
  
  见二人离去,朱棣也激动地来回渡步:“还得是老二好啊,俺没白疼他,连皇位都能让给俺,真孝顺!”
  
  他被幸福冲昏了头脑,姚广孝却不得不给他浇一盆冷水。
  
  “古人讲投桃报李,殿下给予陛下皇位,陛下又该给予殿下什么?”
  
  姚广孝改了称呼,朱棣闻言也顿下脚步,站在原地思索了片刻。
  
  “就老二着急收兵权来看,他想要的恐怕是兵权。”
  
  “兵权这东西重要,俺却可以给他,不过给他之前还得与他交交底子。”
  
  朱棣还是担心朱高煦会对朱高炽不利,姚广孝瞧他这模样却什么都没说。
  
  他虽然与朱高煦相交不深,可他能看出,朱高煦心高气傲,根本不担心有人威胁自己位置,更别提毫无兵权的朱高炽了。
  
  只要朱棣别放权给朱高炽,而是一开始就摆出态度,那朱高煦还是不介意给朱高炽一场富贵的。
  
  在他看来,朱棣只是关心则乱罢了。
  
  等他真正南下抵达了京城,父子二人摊开事情来说,那自然就容易处理了。
  
  姚广孝这般想着,王义与张辅等人也前往了涿州,从中选出军纪严苛的老燕府四千余骑兵,并叫上了一众将领。
  
  翌日,二十余万南军开始拔营解散,北边的燕军也紧随而后开始解散。
  
  一时间,两岸欢呼声不断,所有人都在庆祝战争终于结束。
  
  这场战争中他们失去了太多,有的失去了兄弟,有的失去了子侄,还有的则是失去了自己的袍泽朋友。
  
  可不管如何,他们最终活了下来,并且总算可以平安回家了。
  
  朱棣任命张玉为北平都指挥使,朱勇为山西指挥使,各自带了两万燕府兵马前往大同、开平等地防备蒙古人,而他自己则是写了一封家书,随后才带着丘福等四千余骑兵南下。
  
  靖难之役的范围,由于朱高煦的出其不意,成功被控制在了德州以北,泰山以东这两块区域。
  
  经过战事,这两块区域的人口说是减半也不为过。
  
  当然,前者是因为逃难,后者是因为迁移。
  
  不过不管如何,这场战事所造成的民生、经济损失,依旧被朱高煦给控制住了,只要蠲免个三五年,当地便会有新的人口填充进来。
  
  这还只是简单的蠲免政策,可如果要说人口虹吸,这玩意朱高煦可太熟悉了。
  
  后世的许多政策,他只要改的好,完全可以套用在这个时代。
  
  赶在朱棣南下前,朱高煦利用郁新的影响力开始招抚各省,对于距离远的就好生劝慰,对于距离近的他就调兵干涉了。
  
  六千骑兵分成六队分别出巡,很快就从浙江、江西二省收到了许多投效奏疏,并有向外蔓延的态势。
  
  云南、广西、广东对朱高煦的响应也很快,甚至比福建和湖广、四川还快。
  
  按照时间来推算,估计是朱高煦包围京城的时候,他们就送出奏疏了。
  
  这倒不是他们有多高瞻远瞩,而是这三个省基本都是朱高煦的人。
  
  云南的傅氏三兄弟,王家父子三人……
  
  广西的杨文、林粟,广东的傅让、张纯……
  
  这三个省完全没有和他对抗的必要,不早些投效,三司衙门的官员真有‘被殉国’的可能。
  
  兴许是三省投效的事情太快,因此湖广、四川也只能跟着投效,福建则是走海运送奏疏投效。
  
  一时间,长江两岸一京九省尽数投效,便是北方的山东眼看事情不对也急忙投效。
  
  李景隆投降的消息传开后,地方上的吴高、李坚、盛庸等人都纷纷更换门庭,淮北、河南、山西、北平等地也纷纷送来奏疏。
  
  在这样的局面下,唯有北边的陕西四都司没有来得及表态,但以宋晟和朱棣的关系来看,估计只要宋晟点头,陕西行都司和陕西三都司都会投效。
  
  天下大局,此刻已经都在朱高煦手中掌握了……
  
  “这底子,真厚啊!”
  
  大教场小院内,朱高煦曾经居住的这个小院子,如今几乎成为了一个小朝廷。
  
  郁新往这里派了六部、六科、五府、都察院等数百名官员。
  
  他们各自在朱高煦的小院附近寻了一个空旷的院子,就近办公。
  
  经过他们的整理,短短十日的时间,朱高煦就将建文年间的各类数据整理了个清楚。
  
  此刻的他之所以感叹,也是因为老朱留下来的底子太厚了。
  
  运河水次仓尚有一千六百余万石粮,各省常平仓尚有一千三百余万石粮,各地卫所储备仓还有七百六十余万石粮,在京尚有七百余万石粮。
  
  这些种种相加,经过了一年靖难之役的消耗,朱元璋留下的储备粮食还有近四千五百余万石,在京及地方府库储存铜钱四百余万贯,其它各类杂物折色价格约七百万贯左右。
  
  这还只是财政上留下的底子,还有军事上留下的底子。
  
  靖难一年,明军战兵从洪武三十一年的计内外一百一十八万六千余人,降低到了九十七万七千余人,阵亡和解散近二十万人。
  
  虽然死伤也很多,但相较于靖难之役的死伤五六十万来说,这二十万中还有五万左右是被解散,真正死伤的只有十五万人左右,还算可控。
  
  唯一不太妙的就是战马数量,洪武三十一年全国起码有五万八千余匹军马,可如今朱高煦推断不会超过四万匹,几乎锐减三分之一,因此马政必须得改良提升。
  
  军事和财政,朱高煦只抓这两点,只要抓住这两点,他的地位就无人撼动,朱棣也不行。
  
  因此他看着文册上的情况,当即开口对站在他面前的户部官员说道:“天下战死者十五万余多,其中有不少是战死西南,不少死于靖难,但不管如何,他们始终都是为了自己的大明而战死。”
  
  “传我教令,自即日起,天下兵马凡战死者,皆抚恤铜钱十贯,粮食三十石。”
  
  朱高煦更改了大明的抚恤,在原先的三十六石抚恤粮食上削减六石,增加十贯。
  
  十贯钱,足够买二十五六石米了,也就是说战死后抚恤五十五六石粮食,足够五口之家不事劳作两年。
  
  尽管如此,朱高煦个人并不满意,他最想要发出的抚恤其实是耕地,但关内的耕地情况不容乐观,朝廷也没有组织大规模的屯垦,因此没有那么多田给朱高煦分发天下各地守军。
  
  不过这不打紧,很快朱高煦就会针对天下屯军推出新政,让他们不仅拥有自己的田地,还能让大明的田地也翻倍。
  
  当下之急,是让户部先算出这十五万将士抚恤所需钱粮,以及各地府库是否充足,能否拨发。
  
  “臣这就带人去算。”
  
  户部官员作揖应下,转身退出了院内,并在不久后给朱高煦送来了具体的抚恤数额。
  
  当下全国一年前后未支付抚恤的兵额数是十四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人,其中武官三千七百六十七人,剩余都是普通兵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