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靖难攻略 > 第277章 年号永乐

第277章 年号永乐

  第277章 年号永乐 (第1/2页)
  
  “臣等闻锄奸去恶,式扬神圣之谟,附翼攀鳞,幸际风云之会,功光前烈,德振中兴。”
  
  “恭维殿下文武英明,宽裕仁孝,为太祖之嫡嗣,实国家之长君,天生不世之资,民仰太平之主,曩因奸恶逞毒鞠凶,祸既覃于宗藩,机欲倾于社稷……”
  
  五月初三,在朱棣再辞再让后,群臣再三劝进于鸡鸣寺。
  
  虽有朱高煦提醒,不过朱棣还是对这次劝进做出了回绝。
  
  直到初五,在被押回京城的周王朱橚率领下,周、齐、谷、岷、辽、代、韩、唐等十一位在京藩王的劝进下,朱棣终于松动了口风。
  
  他从鸡鸣寺内走出,瞧着将鸡鸣寺里三重外三重包围的数千位官员和十一位藩王弟弟,脸上露出感叹:
  
  “昔元运衰微,四海鼎沸,强弱相噬,百姓无主,天命我皇考平定天下,以安生民,勤苦艰难,创造鸿业,封建子孙,维持万世,岂意弃臣民之未久,而奸邪之臣恣其凶谋,屠灭诸王,将危社稷。”
  
  “予时以病,志耗力疲,惟图高枕以终余年,一旦起兵见围,令人震慑,不知所措,国中群臣咸言,太祖皇帝创业艰难,陵土未乾而诸王次第被罪,我辈何辜,宁能束手受戮?”
  
  “予方彷徨,顾望求生,而天下之兵,日集见逼,形势之危,犹侧立于千仞之崖,而推之下也,故不获己,辛苦百战,出一生于万死,志清奸恶以匡少主,吾之本心,如此而已。”
  
  “少主不亮,自绝于天,今诸王群臣交劝予即位,夫天位至艰,近如建文君,弗克负荷,几坠丕图,吾岂虚为谦让?”
  
  “盖思皇考创业甚难,诚欲推择诸王中有才德可以奉承宗庙者立之,主幸得人,天下之福,予虽北面,且无忧矣。”
  
  朱棣难得咬文嚼字了一番,说来说去就是自己不是那种贪恋皇位的人,起兵也是无可奈何,如今清除了佞臣也就心满意足了。
  
  当皇帝,还是得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如果群臣有自己所属的人选,尽管推荐。
  
  到时候天下有了德主,自己在北边也会十分高兴的。
  
  当然,他这话说出来,群臣压根不信,礼部尚书李至刚更是再次上前作揖,厚着脸皮四次劝进:“殿下德为圣人,位居嫡长,当承洪业,以安四海,虽谦德有光,复谁与让?”
  
  “且天命有在,孰得而辞?”
  
  “殿下宜早正大位,庶使神民咸有所依,不宜狗匹夫之谦,以虚天下之望。”
  
  李至刚已经把朱棣夸得天上有地下无了,朱棣本来还想拒绝,不过一想到朱高煦说让他早早继承大位,他还是假装为难。
  
  “若是如此,那我便暂代大位,若是日后天下人不如意我,便再选一个德才兼备的替之。”
  
  “陛下万福……”李至刚闻言,立马推金山倒玉柱的跪下,率领群臣诸王一同山呼万岁。
  
  享受了片刻,朱棣这才开始说起正事。
  
  他将目光放到了一直守在鸡鸣寺的燕府兵卒和丘福、陈武、谭渊等人身上,然后开口说道:
  
  “尔等从朕征讨,被坚执锐,万死一生,勤劳至矣,今朕已即帝位,尔将士之功,岂尝暂忘?
  
  “所未行爵赏者,盖不敢以先郊庙之礼,其各具所建功实来闻,毋妄自增加,以取尤悔。”
  
  话毕,朱棣看向礼部尚书李至刚:“敕令礼部,凡对敌之际冲入敌阵,搴旗斩将者,或遏绝敌阵,众军随之克敌者,或深入敌境得其声息,众军乘之破敌者,或鏖战之际,胜败未决能出奇制胜者,或以少击众,或别队为敌所制,而能率众救援克敌者,皆为奇功,升二级。”
  
  “严整队伍,当先破敌者,不慢功无过者,或出哨杀退敌人得其声息者,或随军殿后者,皆为头功,升一级。”
  
  “中途养病或罢软不能入伍随军给杂役者,皆为次功不升。”
  
  “凡有大功劳者,由朕钦定功劳爵位,礼部公示天下。”
  
  “臣领旨!”李至刚不卑不亢领旨,朱棣见状也转身返回了鸡鸣寺内。
  
  不多时,他在群臣的簇拥下住进了紫禁城,李至刚也开始着手安排其登基事宜。
  
  与此同时,朱高煦也在忙碌各种事宜,尤其是对天下兵马的收权。
  
  西北的宋晟在朱棣的圣旨传达后,很快放下了手中军务,往京城而来。
  
  他一动身,便代表西北四四衙门投诚,天下只剩下了滇西和川南的沐春、瞿能两部。
  
  瞿能还未抵达叙州就被告知朱允炆自焚,因此他率领手下万余西川兵在叙州等待了大半个月,眼看朱棣都快即位了,他才上表了奏疏,并率兵返回了四川行都司,镇压当地干扰矿场工作的啰啰们。
  
  相比较他,沐春的态度则是让人难以捉摸些。
  
  只是傅氏三兄弟和王家父子三人都投靠了,仅凭他手中五万人根本翻不起风浪,因此便只能上表奏疏投诚,调转兵锋继续对刀干孟动手。
  
  没了朱允炆这个顾虑,傅氏三兄弟也没再阻碍他,反而配合了起来。
  
  在他们的配合下,刀干孟被平也只是时间问题,麓川将会在刀干孟的消失后分裂。
  
  一时间,天下四方兵马的兵权都通过朱高煦或者朱棣的名义收回,除了地方上五个就藩藩王的十五个护卫外,天下兵权已经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
  
  唯一还剩一件事情,便是年号的问题。
  
  “群臣给俺选了一个永清的年号,不过俺不喜欢,太清净了。”
  
  武英殿里,朱棣坐在那把朱元璋、朱允炆坐过的龙椅上,对着眼前的朱高煦愁眉苦脸。
  
  “那父亲喜欢什么?”朱高煦轻笑,他已经猜到朱棣要说什么了。
  
  “俺喜欢永乐,希望百姓能永远快乐,只不过礼部那群人说这年号用过的人太多,而且没几个长寿的。”
  
  朱棣狠狠抓了抓胡子,脸上有些难受。
  
  张重华、方腊、张遇贤、高谈德、郭子和……
  
  这群人怎么就把他的年号给提前用了,而且不是割据就是叛乱,一个成事的都没有。
  
  “父亲喜欢就好了,何必在乎他人看法,何况自古而今,年号重复的事情并不算少,只要成就功业,谁会记得前任用过这个年号呢?”
  
  “何况礼法来说,并没有规定不能重复年号,只要父亲自己不觉得,那也不违反礼制。”
  
  朱高煦这话还真的没说错,后世提到永乐都只能想到朱棣,少数人顶多想到方腊,至于张重华、张遇贤、高谈德几人,后世都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政权的什么国号。
  
  “你这么说倒也对。”
  
  朱棣眼前一亮,然后转头看向了眼下担任掌印太监的王彦:“狗儿,去告诉李至刚,就说俺就要永乐了!”
  
  “是……”王彦笑着应下,随后派人去通知了礼部。
  
  面对如此如此情况,礼部的李至刚虽然有些语塞,但还是心安理得的将‘永乐’制定为了新朝的年号,并且将朱棣的登基典礼布置在了五月十七日。
  
  眼看时间一点点过去,当时间终于抵达五月十七的时候,整个京城的钟鼓声开始齐鸣。
  
  在五千文武官员和十一位诸王簇拥下,身穿冕服的朱棣与朱高煦前往南郊告祀天地。
  
  站在高台上,穿着帝王冕服的朱棣手执祝文,对天地祭拜过后开始诵读:
  
  “嗣天子臣棣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厚土皇地祇,昔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季之乱,平定群雄,受天明命,奄有天下,海内又安三十余年……”
  
  “允炆嗣登大位,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宪,戕害诸王,祸机之发,将及于臣,臣不得已,举兵清君侧之恶,以为万姓请命……”
  
  “允炆自弃于天,阖宫自焚,臣荷天地眷佑,身命获全,军民稍安,宗王大臣推臣以长,臣不敢辞,于五月十七日即皇帝位,谨用今日,敬率臣僚以玉帛、牺齐、梁盛庶品,恭祀于大祀殿,备兹燎瘗。”
  
  “皇考太祖高皇帝配神,臣首膺重器,不遑自宁,简在帝心,永惟相佑……”
  
  当长长的祝文念完,此次祭告天地也宣告完毕,朱棣下了高台乘坐大辂,朱高煦乘金辂、诸王乘象辂,群臣乘车马返回紫禁城,登上奉天殿。
  
  待群臣入班,朱高煦也站在金台位置上的朱棣身旁后,朱棣便开始了他登基第一日的下诏。
  
  “昔我皇考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汛扫区字,东抵虞渊,西踰昆仑,南跨南交,北际瀚海,仁风义声,震荡六合,忽爽阍昧咸际光明……”
  
  朱棣说了一大堆客套话,简单理解就是不会对靖难之中的南军将领有报复行为,也不觉得所有臣子都是蛊惑建文的佞臣,因此大家可以安心的办事。
  
  不过,自己新君即位,许多事情也需要更变更变,想到这里,朱棣拿出了他与朱高煦详谈过后写出的圣旨,开始对群臣宣告。
  
  “新朝开始,政策自然不能遵从旧制,因此朕有诸多新政需要颁布……”
  
  “一、改建文元年、二年为洪武三十二、三十三年,并以今年为洪武三十三年纪,其改明年为永乐元年。”
  
  “二、建文以来,祖宗成法有更改者,仍复旧制刑名一依大明律科断。”
  
  “三、自洪武三十三年六月初一日昧爽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本使,谋故杀人,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及见提奸恶不赦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除之,敢有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
  
  “四、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以后,周、齐、湘、代、岷、肃六府被诬陷时,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连累致罪者,官复原职,已故者文官优免其家,差役武官子孙承袭,民充军者,复还原籍为民,军发边远者仍还原卫,为奴者即放宁家,入官田产照数给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