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靖难攻略 > 第282章 兄友弟恭

第282章 兄友弟恭

  第282章 兄友弟恭 (第2/2页)
  
  “昆明好…昆明好……”听到自己被册封到昆明,朱高炽并不因为偏远而难过,反而庆幸。
  
  封地越偏远,代表他越安全,况且昆明经过沐英、沐春父子开垦,如今好歹也算西南重镇,不算疾苦地方。
  
  而且就老二的话来看,自己的俸禄还挺高的,还有一万二的王府护卫,这笔买卖不亏,总比李建成掉了脑袋要好。
  
  “娘,老二对我没得说,老二,大哥先敬你一杯。”
  
  朱高炽起身举杯对朱高煦,朱高煦见状也举杯与他碰了一杯。
  
  瞧见两兄弟碰杯,徐氏也算松了一口气。
  
  她自然知道朱高炽安全了,不过她担心的不止是朱高炽,还有朱高燧。
  
  “老三的封地,你们想好了吗?”
  
  徐氏知道朱高燧是个不安分的人,特别还十分不自量力,只想他早早就藩出去,别留在京城惹了什么事端。
  
  “我不去,我才到京城就让我走啊?”
  
  果然,徐氏才说完,朱高燧立马就表示了抗议。
  
  只是他的抗议对于朱高煦来说完全无用,知道朱高燧喜欢搞事的性格后,朱高煦就想到了给他迁徙的地方。
  
  “湖广西南的洞蛮一直闹事,爷爷在位时就想在长沙设置藩王,眼下湘王又自焚薨逝,不如册封老三为赵王,就藩长沙如何?”
  
  朱高煦一开口,朱高燧立马就不服了,起身叫嚣:“凭什么把我弄到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坐下!”朱高煦瞪了他一眼,四周空气瞬间凝固,朱高燧这才想起被朱高煦压制的记忆,不甘的坐回了位置上。
  
  眼见两兄弟闹起来,朱棣讪笑道:“长沙也不错,比昆明还要富裕。”
  
  他这话意思明显,那就是认可朱高煦的提议,毕竟朱高燧是什么性格他这个当爹的再了解不过。
  
  他可以原谅朱高燧,可朱高燧一旦踩到了朱高煦的红线,那他不一定能救朱高燧。
  
  就这样,朱高燧的抗议被朱高煦无情镇压,全家没有一个人为他撑场子。
  
  朱棣甚至在讪笑过后,定下了朱高燧的待遇。
  
  岁俸两万五千石,钱一千五百贯,绸缎布匹两千五百匹,盐引茶引各一千,修建赵王府由户部拨钱粮,造价控制在十万贯内。
  
  做完这一切,饭菜也上桌了,不过一家人因为朱高燧的事情,并没能愉快的吃完这顿饭。
  
  结束后,朱高煦便带着郭琰离场了,朱高炽也带着张氏前往此前的燕王府居住,朱高燧则是被安排到曾经的湘王府居住。
  
  尽管还没有定下就藩时间,但他们都知道自己在京城待不长,因为现在的京城局势已经足够复杂了。
  
  “好好一家子,争斗成这样……”
  
  瞧着离场后的冷清,徐氏叹了一口气,朱棣闻言则是一言不发,继续吃着上桌的饭菜。
  
  其实他也知道,让朱高炽和朱高燧尽早就藩是对的,但他心里也有些舍不得两个儿子。
  
  只是留下他们,他真的不知道这两个儿子会引发什么事情。
  
  想到这里,就连他都希望朱高炽和朱高燧赶紧离开,因此他抬头看向王彦:“狗儿,让户部和工部尽早修建好汉王府和赵王府。”
  
  “奴婢领命……”王彦见状应下离开,徐氏也没继续讨论就藩的事情,而是与朱棣说起了这几个月的琐事。
  
  相较于他们,朱高煦就显得有些忙碌了。
  
  带着郭琰返回春和殿后,他便让郭琰休息去了,而他自己则是召来了亦失哈、郑和两人。
  
  两人是第一次见面,经过朱高煦介绍后,便都熟络了起来。
  
  入座后,朱高煦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直奔主题。
  
  “六府二州的六万匹民马过两日就开始迁徙北上了,要养好马,就得喂好料。”
  
  “山东的军屯田已经改为了民田,不过对于当地的田亩种植什么,朝廷也有要求。”
  
  “当地的均田,七成由分到田的女真百姓和普通百姓自己选择,剩下三成必须定为豆田。”
  
  “我算过了,三成田就是四百万亩,四百万亩豆田能产出一百五十万石马料干豆。”
  
  “既然如此,朝廷就定下地方,每年在登、莱、青三州购买马料干豆运送辽东、渤海,专给马场。”
  
  朱高煦一开口,便是四百万亩豆料。
  
  亦失哈听后,当即开口道:“按照山东豆价,四百万亩豆田产出约四百五十万石豆子,如果按照渤海的五赋一,那就是上交九十万石,存在手中三百六十万石,以价钱来回收,价格就是一百一十万贯左右。”
  
  “这四百五十万石制作成为马料干豆,也就是一百五十万石,不过关外的马场需要那么多豆料吗?”
  
  亦失哈对关外马场是否需要那么多豆料表示质疑,毕竟按照正常的军马来说,每日也不过是三斤马料干豆,偶尔还得消食,一年顶多七石。
  
  一百五十万石马料干豆,这都能养二十多万军马了,民马根本吃不了那么多。
  
  民马的饲养方式,顶多每天一斤豆料加十斤草料就足够,一年顶多二石五斗豆料和三十束草。
  
  这么算来,朱高煦这一百五十万石马料干豆,足够养活六十万匹民马。
  
  “算上这六万匹民马,我们在关外有多少民马和军马?”
  
  朱高煦没有回答问题,而是提出新问题给亦失哈。
  
  “哈剌兀死后,兀良哈每个月都有人南下投靠我们,他们的羊群我们保留,但牛群和马群都被奴婢收集,按照您交代的放置在了吉林、长春、肇州、韩州等处牧场。”
  
  “眼下,这四地牧场有马场十五处,有军马七千八百余匹,民马三万七千六百余匹,算上六府二州民马就是接近十万匹。”
  
  “除此之外,还牧有牛群四万四千余头。”
  
  “这些马群和牛群,每年都能增长三成左右,如果按照殿下您这种豆料配给充足的养法,顶多五年,民马数量不下三十五万匹,牛群不下十五万头,军马不下三万匹。”
  
  “当然,奴婢说的这种增长速度,是将它们全部放养牧场和马场之中。”
  
  “如果还要从中挑选挽马、耕牛去参加开荒和耕种的话,那肯定达不到这么多。”
  
  相比较朱棣将马匹交给百姓,把风险交给百姓的养法,朱高煦这种专设机构官营养马的速度无疑更快,养出的马匹也更好,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耗费比较多。
  
  “如果算上已经发出去的民马和耕牛呢?”
  
  朱高煦再次开口,亦失哈听后则是迟疑:“那样速度会更快,但这样做会耽搁开荒速度。”
  
  亦失哈以为朱高煦要把发出去的耕牛、民马回收,但朱高煦的意思是把民间的耕牛和民马马料也算上。
  
  “算上民间耕牛和民马的口粮,让它们产下小牛、马驹后送给牧场,这样速度会不会增加,开销又会增加多少?”
  
  朱高煦说出自己的想法,亦失哈听后只能从袖中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小算盘一阵敲打。
  
  不多时亦失哈才开口道:“如果是这样,那五年后的民马数量恐怕不低于六十万匹,牛群不低于五十万头,军马应该还是三万匹左右。”
  
  东北百姓手中耕牛最多,民马其次,因此如果把民间也算上,那不管是马群还是牛群,数量增长都将十分惊人。
  
  “不过这么一来,后续的豆料恐怕反而不够了……”
  
  亦失哈提出了问题,但在朱高煦看来这不是问题,马匹和牛群就是生产力,如果东北真有近百万挽马、耕牛,那它们所带来的生产力足够满足一千多万亩耕地的开垦,算上人力就是两千余万亩。
  
  东北要是真有两千万亩耕地,那即便亩产实粮六斗,也完全可以养活五年后的二百余万百姓,并且向北平输送数十万石漕粮。
  
  何况如果牛群、马群数量能达到百万,那它们后续增长速度将会更快,这对于北方经济恢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朱高煦记得不错的话,历史上永乐元年军民马不足四万匹,朱棣让百姓自己承担风险,结果只花费十九年就突破百万匹。
  
  现在东北采取的方式是官府承担主要风险,马户承担次要风险。
  
  按照之前在吉林马场的养马效率来看,这样的效率远远高于朱元璋和朱棣的办法,就是费钱。
  
  不过钱嘛,投入进去日后都可以赚回来。
  
  眼下,他要花十年挑战历史上朱棣花十九年才做到的事情。
  
  “不管是一百万贯还是二百万贯,只要能让北地百姓安居乐业,每家每户都拥有自己的挽马耕牛,那朝廷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朱高煦面对亦失哈的担心,毫无负担的开口,并且对郑和交代道:
  
  “今日的话,你转告户部和吏部,并专设吉林、韩州、长春、肇州四处行太仆寺,专养牧群。”
  
  “奴婢领教!”郑和应下,朱高煦也看向亦失哈:“这事情,你让孙铖去办,另外让他好好培养人,京城也同样需要他,早日培养出干才,他才能早日回到京城来助我。”
  
  “奴婢领教。”亦失哈也应下,而后便见朱高煦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不多时,整个春和殿内只剩下的几个服侍朱高煦的太监,朱高煦则是自己动手拉开了自己所绘的《天下坤舆图》。
  
  这幅图,几乎就是后世世界地图的翻版,虽然有瑕疵,但比起朱棣的那幅抽象地图好上太多了。
  
  朱高煦的目光,从日本到朝鲜,再到渤海、漠东、漠北、西域……
  
  从东向西,从北向南,一直从南边的南洋到非洲南部,最后回到最东边的美洲大陆上。
  
  这幅图,全名又叫《天下四夷宾服总图》……
  
  《明太宗实录》:“七月癸卯:帝后领汉王、赵王至京师,上于乾清宫置家宴,然赵王言行轻佻,汉王性弱,上斥赵王,太子急慰,上闻曰‘安我家者,太子也’。”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