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靖难攻略 > 第442章 天家无情

第442章 天家无情

  第442章 天家无情 (第2/2页)
  
  看完了【大明报】,朱棣又看了看大宁、陕西、云南、三宣六慰等地报纸,只是稍微一看,就了解了大明朝的大致情况。
  
  “老二让你拿这些给我是什么意思?”
  
  朱棣放下报纸,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亦失哈。
  
  亦失哈闻言便作揖道:“殿下说,如今天下识字率经过十余年的强制性官学推广,大概已经提升到15%的程度,因此舆论不再受限于口头相传,而是可以通过报纸来传播。”
  
  “许多地方抵抗新政,无非就是因为百姓不了解新政内容,只能通过道听途说来判断。”
  
  “除此之外,各地官吏也会曲解朝廷政策意思,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既然如此,那以【大明报】为方向,直面百姓,告诉百姓朝廷态度,百姓也就不容易被地方官员和士绅豪强所蒙蔽。”
  
  “另外……”
  
  亦失哈将朱高煦对自己说的话全盘而出,没有一个字的删改。
  
  朱棣听得很认真,末了才开口道:
  
  “这么做确实有利于朝廷,但报纸一定得抓在朝廷手中,避免被有心人煽动。”
  
  虽然觉得报纸有用,但朱棣并不认为报纸面向百姓是一件好事。
  
  大明朝毕竟是家天下,如果言论放纵过甚,百姓对朝廷不满增加,那他们不满的对象往往都会归根到皇帝身上。
  
  长此以往,皇帝无疑会帮地方官员背负许多黑锅,所以把握度量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殿下准备从东宫派出三十六名官员,再从毕业甲等学子中选拔三千六百人,最后将他们派往各地,从州府到布政司来铺设报社。”
  
  亦失哈解释着朱高煦的想法,虽然朱高煦很想从【县报】开始,但大明有一千七百多个县,规模未免太过庞大。
  
  相比较之下,不到三百个府的规模倒是比较能控制。
  
  只要州府报搞好了,县报也可以慢慢推进。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明的财政比较吃紧,推行县报需要的资金太多。
  
  报纸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民生等多方面,从事的记者需要走访,而这个时代没有汽车,所以只能为他们配马匹。
  
  如此一来,那成本就比较高了,所以从州府开始向上比较简单。
  
  “行了,这件事我知道了,这报纸什么时候能推开?”
  
  朱棣询问亦失哈,亦失哈则是估计道:“大概两年,另外每版报纸刊行时间不同,类似【大明报】是三月一刊,直隶及浙江等布政司报是一月一刊,州府报比较快,十日一刊。”
  
  “有些慢,不过等蒸汽机车出来就好了。”朱棣颔首提起了蒸汽机车,这让不了解这件事的班值太监们十分好奇,但也不敢多问。
  
  “行了,你回春和殿去吧。”
  
  朱棣摆摆手,亦失哈也连忙回礼告退。
  
  在他走后,朱棣继续埋头处理奏疏,丝毫不理会周新等人的鬼哭狼嚎。
  
  朱棣不搭理他们,他们便也没了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纪纲将涉事京官处理差不多后,调转方向开赴江西。
  
  京城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江西,有江东六府作为前车之鉴,聪明一些的豪强富户连忙与官员们更改《鱼鳞图册》及《黄册》。
  
  这种事情如果是纪纲来查会很慢,但各家士绅豪强都知道自己名下多少田地,多少上等田、下等田,多少坡田,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更改文册十分简单。
  
  当然,聪明人始终是少数,一些士绅豪强还没有发现危机感,认为朝廷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只是他们的这种想法,随着江西境内的六万江北官军开始接管城防宣告破灭。
  
  西厂和锦衣卫、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七千余人浩浩荡荡进入江西,从九江府开始向南缉拿涉事官员,再根据官员口供去调查《鱼鳞图册》与《黄册》,核查土地及户口情况。
  
  随着京察队伍抵达江西,江西的文人士子纷纷抗议,但面对军队,他们的抗议显得格外无力。
  
  煽动百姓是他们常见的手段,因此在稽查过程中,免不了发生流血的事情。
  
  九江府京察不到一个月,便连续发生了大小十二场冲突,奏疏如雪花往南京送去,几乎占满了朱高煦的案头。
  
  “这群百姓真是愚笨,朝廷是来帮他们的,他们反倒维护起这群家伙了!”
  
  十月初五,放学回家的朱瞻壑得到了翻阅奏疏的资格。
  
  当他看到九江府新政推行发生冲突十二场的奏报时,当即便忍不住脾气骂了起来。
  
  朱高煦看着朱瞻壑的模样,脸色沉稳的同时,不免对他指点道:
  
  “容易被煽动是人的特性,被煽动难易度的高低,取决于自身价值观,思想等问题的复杂程度。”
  
  “思维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人就很难被他人怂恿,因为想要怂恿一个人,必须要抓住他在意的敏感点,例如百姓在意的就是土地,而朝廷对豪强富户动手,依附他们手中土地的百姓就很容易被怂恿煽动。”
  
  “这些东西,你在政治课上应该学过,你该不会专注理科,连政治课都没好好上吧?”
  
  “没有!”听到自家父亲的话,朱瞻壑尴尬道:“自然是上了,经过父亲您提醒我也想起来了,就是有些冲动……”
  
  “年少冲动十分正常,天家身份敏感,得多注意这些。”朱高煦交代着,同时对朱瞻壑说道:
  
  “百姓容易被煽动,主要是不知新政为何物,加上江西之地素来团结,宗族情节较重,因此能引起这样的冲突也不奇怪。”
  
  “他们被煽动的敏感点,主要就是耕地和不可知的未来。”
  
  “这群被煽动的人,要么就是宗族关系,要么就是雇佣关系。”
  
  “佃户的土地在地主手中,如果地主倒台了,他们就会面临无地可种的局面。”
  
  “即便官府已经宣传土地会均分给佃户,可换做你是佃户,你也不会相信,毕竟土地价值太高。”
  
  朱高煦对朱瞻壑解释着,朱瞻壑也渐渐明了起来。
  
  均田这种口号自古都有,但真正落实下去的却没有几家,尤其是开国过后均田的政策更不用多说。
  
  朱高煦能均田成功,主要在于他是用江南以外的学子在江南进行改革,双方根本没有建立利益的时间。
  
  如果现在让朱高煦去对渤海重新进行一次土地均分改革,那他也肯定进行不下去,因为当地的情况已经稳定,再想改变就很困难了。
  
  不过要是他用江南的官员对渤海进行改革,那又是另一种情况。
  
  朱高煦说着说着,将目光投向朱瞻壑:“报纸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吧?”
  
  “知道了,《南京日报》和大明报什么时候能刊行啊?”
  
  朱瞻壑知道其它报纸铺设的没那么快,但《大明报》和《南京日报》却因为就在脚下而刊行很快,现在的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自己的同学们对《报纸》的评价。
  
  “大概三天后就可以刊行,到时候中学里也可以用学分兑换,一份一学分。”
  
  朱高煦将报纸的事情告诉了朱瞻壑,朱瞻壑闻言也高兴道:“到时候我要看看同学们怎么说。”
  
  “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或许不知道其它地方的情况,但肯定清楚自己家乡的情况,而且这也是他们获取家乡情况最快、最便宜的办法。”
  
  “是这样说,不过《大明报》有时效性,三个月一刊,基本都是刊出三个月前的事情。”朱高煦提醒着。
  
  朱瞻壑没有什么少爷脾气,这是朱高煦放养式教育中最满意的。
  
  只是他想了想,似乎明代的皇帝大部分都没有什么少爷脾气,不然也不会培养出那么多兴趣爱好。
  
  反倒是那些藩王的脾气不小,动辄锤杀奴仆。
  
  这么一想,朱高煦便询问起了亦失哈:“《宗规》颁布以来,有没有人再犯?”
  
  “有!”亦失哈不假思索道:“伊王就藩汉中后,时常带着弹弓和佩剑,骑马奔驰于郊外,动辄袭击躲避不及的百姓。”
  
  “除此之外,其生活纵欲而无法度,平时朱削发裸身与男女杂处无所顾忌,并以此为乐。”
  
  “《宗规》颁布后,伊王府长史王琨按照《宗规》规矩,请来汉中知府谢冉,杖伊王五十杖,圈禁三年。”
  
  “伊王不服上疏,但被奴婢驳回了……”
  
  “伊王?”听到这个称呼,朱高煦想了想,这才想起这是朱的王号。
  
  朱比朱高煦还要小八岁,如今不过二十四岁就行事如此,如果不严加责罚,一定会再生事端。
  
  想到这里,朱高煦便沉着脸开口道:“传教令,罚朱着粗布麻衣,为那些被他袭击过的百姓春耕田地。”
  
  “耿通、陈谔、周新三人不是擅长死谏吗,就派他们去监督朱。”
  
  “春耕结束后,若朱再犯,贬为庶人!”
  
  朱高煦话音落下,亦失哈便作揖应下,反倒是朱瞻壑有些不忍道:“父亲,伊王毕竟是爷爷的兄弟……”
  
  “荒唐!”朱高煦打断朱瞻壑的话,对其严厉道:
  
  “他们顶着朱家人的名头乱法,若是我们不严惩,那么百姓只会说是皇帝放纵他们,最后将所有事情都推到天家身上。”
  
  “你不忍心处置他们,就得忍心镇压日后的百姓叛乱,你选一个吧……”
  
  朱高煦摆摆手:“你自己下去好好想想,你要是做不了决定,那只能说你不适合做大明朝未来的储君。”
  
  “儿臣告退……”
  
  朱高煦很少对朱瞻壑发脾气,更别说像这样的重话。
  
  朱瞻壑被吓了一跳,神情有些慌张。
  
  见自家父亲摆手,他也连忙退出了春和殿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