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靖难攻略 > 第449章 繁花似锦

第449章 繁花似锦

  第449章 繁花似锦 (第1/2页)
  
  “放!”
  
  “轰轰轰——”
  
  江东门码头上,随着礼炮作响,数十艘马船与宝船缓缓驶入港口之中。
  
  三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而如今却已经来到了永乐十四年的腊月。
  
  赶在新春前,郑和他们回来了,并且带来了对天下来说,足够份量的礼物。
  
  “臣下西洋正使郑和,率海军凯旋而归,请殿下检阅兵马,阅览文册!”
  
  郑和不卑不亢的声音在码头上响起,在他身后则是一箱箱被搬运的货物。
  
  这其中,有一些装在人头大小箱子里的东西,看上去十分沉重,居然需要两个人才能搬运。
  
  这样份量的东西,不用多说也能知道是什么。
  
  站在华盖伞下,朱高煦接过礼单,迫不及待的将其打开。
  
  每每郑和返航,最激动人心的往往都是这个时刻。
  
  当礼单打开,其中内容立马让朱高煦倒吸了一口凉气。
  
  【金七十六万四千五百二十七两四分,银一千二百七十六万五千四百二十七两,铜锭六万斤,金银器件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二件,金鸡纳树皮二百七……】
  
  价值远超两千万贯的金银铜锭让朱高煦攥紧了文册,目光忍不住看向了郑和的身后。
  
  不同于南洋的香料,这些东西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你这些金银器件,与南国有什么关系?”
  
  朱高煦压下激动询问郑和,郑和闻言不假思索道:“原本是要贸易交换,可南国国主袭击我师,奴婢无奈,只能反击自卫,这些金银大多都是缴获,价值应该在三千万贯以上。”
  
  群臣看不到文册内容,因此只是清楚郑和带回金银,却从没想到郑和居然一口气带回价值三千万贯的金银。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大明境内大部分金银矿场已经被朝廷收回国营,但即便如此,每年产出黄金也不过十几万两,白银最多不过二百万两,折色起来最多三百余万贯。
  
  郑和这一次性带回的金银,便是大明全国十年的金银开采量,同时也是南国积攒二百多年的所有金银。
  
  知道了这批金银的来源,朱高煦反而镇定了许多,甚至在他看来,印加帝国的人完全浪费了当地的矿产资源。
  
  上千万人的印加帝国,两百多年的积攒居然只有三千万贯。
  
  要知道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开采金银矿后的一百年里,几乎每年运回欧洲的金银矿价值都能折色为八百万贯永乐通宝。
  
  在三百年时间里,欧洲各国前后从美洲掠夺三十五亿两白银,六千多万两黄金,这还没算上走私的数据。
  
  可以说,印加帝国积攒了二百年的财富,不如十六世纪初期欧洲殖民者三年的开采量。
  
  如果是大明前往美洲开采金银矿,朱高煦都不敢想象大明每年可以从美洲得到多少金银矿。
  
  “走,金辂上说!”
  
  想到美洲的矿山,朱高煦抓住郑和手腕,眼神示意他和杨展跟上,十分着急。
  
  郑和与杨展见状连忙跟上他的脚步,好在北京迁都,留在南京的官员已经不足三年前的一半,因此没有浪费多少时间几人便走到了金辂上。
  
  屁股刚刚坐下,朱高煦就询问起了郑和在东洲和北洲的安排,同时询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金银矿。
  
  这些贵金属即便放到后世都依然值钱,哪怕人类迈入太空都不会被淘汰,可以说是永久的硬通货。
  
  这些东西,原本会成为欧洲的原始积累,但现在将会成为大明的原始积累。
  
  想到这里,朱高煦不免想起了后世的那个梗,即慈禧赔的钱给后世十四亿人能分到多少……
  
  如果朱高煦没有记错,慈禧赔的钱似乎是十二三亿两白银,而现在摆在朱高煦面前的,是三十多亿两白银和六千多万两黄金!
  
  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花费了三百多年才开采了这么多,而比较他们,大明有一个它们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庞大的人口市场。
  
  尽管户部的《黄册》还没有交上来,但根据江西和广西的情况来看,大明今年起码有七千七八百万人。
  
  与之相比,现在的欧洲正处于中世纪晚期,饥荒,瘟疫和战争无处不在,欧洲人口被显著地削弱,在大明人口用不了几年就突破八千万的时期,他们的人口却在七千万的标准线岌岌可危。
  
  大明朝的人口数量,是当下西班牙等四個国家四到五倍,生产力就更不用多说。
  
  从纺织到钢铁,大明朝都全方位的碾压整个欧洲,这样的“工业”实力是他们难以比拟的。
  
  美洲的金银矿,朱高煦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弄到手上,哪怕攒在国库里不花都行。
  
  “东洲宣慰司和北洲宣慰司的设立和制度都很不错,北洲宣慰司就派张纯去吧,我相信他能行。”
  
  朱高煦定下了北洲宣慰使的人选,同时对于东洲宣慰使三年后的人选也有了想法。
  
  “殿下,需要出使西洲(欧洲)吗?”
  
  郑和突然开口询问,朱高煦听后本想答应,可想了想却还是摇头道:
  
  “不必,现在的他们没有什么值得朝廷需要的东西。”
  
  朱高煦这话倒不假,且不提前往欧洲一路上需要铺设补给站耗费时间,单说现在欧洲的物产,朱高煦还真的想不到有什么需要的。
  
  或许夏尔马、约克夏猪不错,但这些物种完全不需要派遣舰队前往,只需要花几千上万贯,就可以雇佣阿拉伯的商人购买带回。
  
  当下由大明所掌握的世界里,印度是人口市场,美洲是资源及人口市场,中东和东南亚同样是人口市场。
  
  与欧洲相比,这些市场更近,更容易开发。
  
  倒不如让欧洲各国在欧洲自娱自乐几十年,等他们打完才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变天了。
  
  “浙江那边,我稍许回去问问,现在新政推行,很容易就能迁徙几千上万人前往北洲和东洲。”
  
  “不过这些过去的人,你们要注意一些,别让他们携带疾病,尤其是天花过去。”
  
  “东洲和北洲的那些人没经历过这些疾病,很容易就会被感染致死,这也是我之前再三提醒你们的原因。”
  
  当下朱高煦还准备扶持东洲三国来帮自己挖矿,可不准备把他们解决,到时候又得从昆仑洲抓人。
  
  维持东洲的局面,获取足够的利益来开发中南半岛、东北和西北、南洋才是朱高煦想要的。
  
  美洲很好,但毕竟太远,而且在没有进入工业化前,北平大平原的飓风就是农业杀手,只有西海岸的中央谷地适合农业开垦和生存。
  
  对于这片大陆,朱高煦可以慢慢来,但对于三宣十慰和南洋、乃至南洲(澳洲)等地他就得加快动手。
  
  整理了心情,朱高煦带着郑和他们前往长安门举行了又一场的国宴,随后令杨展将出海舰队分别交给各地船厂维护。
  
  虽然下西洋不一定继续了,但这些舰队朱高煦依旧需要,毕竟南洋和小西洋、大明洋的航道还需要它们。
  
  酒过三巡,朱高煦醉醺醺的回到了乾清宫躺下,同时也见到了许久未见的郭琰。
  
  郭琰服侍他更衣洗漱并躺下,用腿给他枕着,梳理那刚刚洗好擦干的头发。
  
  “浙江的新政快结束了,这次你的动作小了很多……”
  
  郭琰谈论着浙江的事情,朱高煦闭着眼睛应了一声:“留着它们,有用。”
  
  他话不多,但却在回答。
  
  “还有三个地方需要推行新政,等它们推行好,你就要做皇帝了?”
  
  郭琰询问这个外人不敢询问的事情,朱高煦抓住了郭琰的手:“说实话,我还没好好想过,如何做好一个皇帝。”
  
  “虽然在外人看来,我现在与皇帝无二异,但我清楚,我如果是皇帝,那必然是个不合格的皇帝。”
  
  他此言不假,他的许多政策,都是在推翻皇帝天人感应的那套规则,这从长远来看,对天家弊大于利。
  
  “我这些年清明都会回濠州,路上见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也听到了许多新鲜的事情。”
  
  郭琰答非所问,朱高煦却明白她想说什么。
  
  “我经过的地方,没有一处地方不是在赞颂你和陛下的,千百年后后人会评价你和陛下是不是好皇帝,但就现在来说,天下的百姓都觉得你们父子是好皇帝和最贤良的储君。”
  
  “古往今来,畅谈均田者甚多,可唯有伱与陛下做到了这一切。”
  
  郭琰给出自己的看法,朱高煦听后叹了一口气,缓缓睁开眼睛:“我觉得我有些对不起爹。”
  
  若说对不起,朱高煦对不起的人并不多,除了渤海一开始的将士们,便是徐皇后和朱棣。
  
  徐皇后是他在躲避,朱棣则是因为不久后的即位。
  
  历史上的永乐有二十二年,而如今看来,恐怕最久也不过永乐十六年了。
  
  相比较心思缜密的徐皇后,性格直爽,大大咧咧的朱棣对于朱高煦来说更容易亲近。
  
  兴许从当初他说要造反,朱棣选择憋屈的被他圈禁兀良哈秃城开始,他便把朱棣当成了自己的父亲,而徐皇后则是很晚。
  
  “陛下应该是骄傲,骄傲有你这样的一个儿子。”
  
  郭琰为朱高煦梳理头发,安慰着他:“不管是太祖高皇帝,还是我爷爷,他们都看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