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靖难攻略 > 第470章 瓦剌西迁

第470章 瓦剌西迁

  第470章 瓦剌西迁 (第1/2页)
  
  “驾…驾……”
  
  辽阔草原上,当数百骑兵从东方策马而来,不多时他们便越过丘陵来到了一处河谷。
  
  河谷中,近万顶帐篷在此地驻扎,上万人来来往往。
  
  不同的是,这里的人并非是牧民,而是身穿甲胄的男丁。
  
  数百骑冲入营盘,向着大帐赶去,不多时抵达后,领头的千户翻身下马走入大帐之中。
  
  足以容纳数十人的大帐内盘坐着绰罗斯氏的贵族们,其中主位坐着四十几岁的马哈木,在他的身旁还坐着已经长大的脱欢。
  
  千户走入帐内,抱胸下跪道:“太师,东边的消息没有出错,明军确实已经在北上海喇儿的路上,海喇儿已经集结了数万兵马。”
  
  “批不批是朕与户部的事情,但工部必须勘察上奏。”
  
  朱高煦特意将实力较弱的南洋放到北边,大明民营放到南边,特意将日本与朝鲜放在中间并相邻。
  
  把蒙古问题在漠北解决,总好比让他们没粮食吃南下霍乱要好。
  
  与此同时,北方也传回了消息,并且与朱高煦预期的差不多。
  
  “这马哈木吃了一记痛,却是再也不敢与朝廷交锋了。”
  
  “入岁以来,东洲持续输送金银铜锭,眼下除黄金外,尚有白银及旧钱、新钱近二千七百余万贯。”
  
  郭资脸上忍不住流露笑意,朱高煦脸上更是出现骄傲之色。
  
  马哈木所说的这几个部落是蒙古帝国时期的森林诸部,尽管他们大部分都被蒙古军队带走融入,但还是有少量人在当地继续生活。
  
  “猛哥帖木儿?”亦失哈表情有些迷糊,他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这种小人物。
  
  “暂时不用,继续铸造永乐通宝就行。”
  
  “若不是用不了那么多人,那工部兴许能招募数十万百姓来修建这条铁路。”
  
  “当然,这是建立在西北铁路不开建的情况下,若是西北铁路也开建,那缺口兴许会扩大到三百乃至四百万贯左右。”
  
  “西南走不了,只有向西北进发,自然是西迁盆兰州(阿巴坎)。”
  
  况且……
  
  至七月,西北铁路已经勘察到了肃州,剩下的只要把肃州到沙州、瓜州和哈密的铁路路段给勘察完,便可以根据朝廷国库情况来动工了。
  
  马哈木已经清楚己方和明军实力差距,故此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明军的对手。
  
  朱棣留给朱瞻基的内帑金银数量几近千万,但凡朱瞻基舍得投入,辽东局势也不会两百多年都得不到改变。
  
  在他的印象里,许多人都说漠北苦寒,难以种植粮食,如今看来倒也不是这样。
  
  “不过三年后两京铁路和山西北部段竣工,届时会降低至五百余万贯。”
  
  总而言之,马哈木既然逃出了漠北,那他就不要想再回来,老老实实在西伯利亚大草原呆着就行。
  
  一路北上,朱瞻壑的领兵数量从一开始局促的带领百余人,到现在局促的带领五百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被他运用在现实中,领兵的水平算不上高,但也算中规中矩。
  
  “这么远,会不会太冷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对身旁的亦失哈交代道:“与工部说清楚,主干线修通后,主干线两侧的矿区都要修建铁路来运输资源。”
  
  届时可以打工养家,谁还会和领主们起兵造反呢。
  
  “嗯”朱高煦接过打开,一目十行看了个大概。
  
  总的来说,朱棣不太想让这场北征徒劳无功,故此希望将太平、把秃孛罗纳入燕然都司的管辖范围,同时册封他们两人为都指挥同知。
  
  暹罗虽然拉上了南洋诸国结成同盟,但面对日本不断侵占河流的做法也只能忍气吞声。
  
  朱高煦摸摸八字胡,随后将目光继续放在郭资身上:“国库的情况如何?”
  
  “后来郑和他们带回新作物,加上太学弄出了抽水机,所以这里的作物才丰富起来。”
  
  加上是多点开工,故此五年修通也没有什么问题。
  
  朱棣交代一声便抖动马缰,向着远方的策马而去。
  
  近两個月的路途让朱瞻壑与朱瞻基变得黢黑,他们负责朱棣的护卫工作,手中握有一千骑兵,两人各分五百。
  
  “奴婢领旨”亦失哈应下,朱高煦见状也将目光继续放在郭资身上:
  
  故此,借助大明的力量来削弱马哈木,这是他们所想的,也是朱棣自信他们不会参加的原因。
  
  虽说房山的煤炭已经通过铁路运往了北直隶南部和山东西部地区,但总体来说房山的煤矿产量并不足以满足当地的需求。
  
  走到书架前翻找了许久,他才回首与朱高煦作揖:
  
  “陛下,他被送入南京,妻女被充入十六楼,他自己则是被送去孝陵守陵去了。”
  
  双方在一条河流爆发了冲突,双方各自死伤数百人。
  
  想到这里,马哈木开口道:“下令拔营,诸部准备西迁。”
  
  如果大明不对付马哈木,那马哈木兴许会在吞并鞑靼后调转马头对他们下手。
  
  朱高煦有些懊恼,自己应该早早想到这些事情才对,只可惜这段时间太忙了,居然连这些事情都忘记了。
  
  三日后,八万大军拔营向西,阿力台率领万余鞑靼骑兵作为大军先锋,一路搜寻马哈木的踪迹。
  
  “朝廷眼下,每年要消耗多少国库的库存钱粮?”
  
  郭资的提议让朱高煦拍了拍脑袋:“倒是忘记这件事了……”
  
  “若是房山、滦州等地铁路也能竣工,应该会下降到四百万贯。”
  
  千户官说完,帐内贵族们纷纷紧张起来,马哈木的脸色也并不好看。
  
  最后,朱高煦根据三方的情况,给他们各自划定了淘金探索区,并勒令大明民间商帮向南方淘金,不得参与北方的冲突。
  
  只要东北铁路修通,继而再修建鹤城前往忽兰忽失温,乃至更西边的铁路,届时就可以对漠北移民,配合抽水机和新作物巩固这片疆域。
  
  “对于东北之民,主要以农业和工业并行来进行。”
  
  将昆仑洲的事情解决后,朱高煦便开始继续将注意力放到了国内。
  
  “陛下,臣建议修建一条房山通往北京东站的铁路,再修建一条从永平府滦洲铁矿连接永平站的铁路。”
  
  日本撤退后,朝鲜对日本的营地发动袭击。
  
  亦失哈声音小了几分,朱高煦闻言哑然,最后笑了笑:
  
  “我们没能抓到舌头,但从这次的规模来看,明军数量恐怕不会少于五万。”
  
  日本则是上疏说朝鲜导致营地内死伤近千人,数千两黄金被掠夺。
  
  时间一点点过去,北方的各类水泥场、炼铁场在不断工作,西北铁路的勘查也越来越向西。
  
  “东北沃土千里,只是由于得不到治理,许多土地积淤而无法耕种。”
  
  “如果这段铁路能修通,那山西北部的煤炭就能在两京铁路贯通的同时,将源源不断的煤炭运往江南,提早实现煤场自给自足,并解决江南百姓的柴火问题,你以为如何?”
  
  郭资回答了东北铁路建造情况,朱高煦听后颔首。
  
  八万人聚集的营盘规模宏大,看似很多,但等大军抵达漠西,这八万人恐怕只能剩下两万了。
  
  很快,户部尚书郭资便赶来了武英殿,并在入殿作揖后询问道:
  
  “殿下,燕然都司还需要继续维持吗?”
  
  “自然可以!”郭资不假思索的回答。
  
  “按照太上皇的意思照办,另外询问太上皇何时南归。”
  
  双方之间必然会为了资源而产生摩擦,而这也是朱高煦想要的。
  
  小冰河期的东北洪涝灾害严重,那是因为无人治理才导致的洪涝。
  
  亦失哈见状颔首,紧接着便将奏疏拿出去令人照办去了。
  
  能输送粮食代表自给自足还有存粮,而历史上的辽东每年需要从山东、北直隶调上百万石常平粮价才能存续。
  
  “这……”郭资顿了顿:“去年是六百万贯,今年至如今已经消耗四百三十余万贯,到岁末估计会达到七百万贯。”
  
  他来询问的目的,恐怕是觉得没有必要在漠北投入大量资源。
  
  当然,这其中也涉及房山没有铁路,还需要用马车运煤导致效率低下。
  
  “冷总比被重创要好,如果明军迟迟不走,那我们便向西吞并吉利吉思、克烈亦惕、贴良古惕它们。”
  
  “送?”朱高煦皱眉:“我没说把他送去孝陵。”
  
  这三年还可以用海外战争缴获的金银,以及解缙案和纪纲案抄家所得来度过,但三年后就得勒紧裤腰带了。
  
  “他们不动,仅凭我们手上的两万多骑兵,绝不是明军的对手。”
  
  郭资回应了朱高煦,顺带还询问了钱币的问题。
  
  “可以这么想,但不能真的这么想。”
  
  他们不是马哈木,马哈木在这几场战事中俘获了不少鞑靼部俘虏,故此实力增长,但太平和把秃孛罗在与鞑靼的这两场战事中损失惨重,本部兵马不过万余人。
  
  “东北铁路,如今到什么地方了?”
  
  故此在同意山西北部铁路的时候,郭资也建议道:
  
  朱棣说了一个绕口令,同时将目光投向营盘。
  
  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大,朱棣并不认为太平和把秃孛罗有这样的胆量。
  
  “辽东、渤海等地百姓得知朝廷要修铁路,并且陛下会在铁路修通后前往吉林,因此报名之人络绎不绝,工人数量十余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