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靖难攻略 > 第477章 传统手艺

第477章 传统手艺

  第477章 传统手艺 (第2/2页)
  
  对于这些人,朝廷也是准许其摆摊贩卖食物,只要临走时收拾好就行。
  
  洪武年间,山西的煤矿工人基本在三十文的工价,四十文便算是极好了。
  
  以工惠民,这是大明不断搞大工程还能越来越富裕,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的原因之一。
  
  “好了,你们这也舟车劳顿了,吃饭没有?”
  
  这些钱都落到了工人手中,工人们用双手养活了自己的亲人。
  
  单单这一举动,便使得两京铁路沿边诸省经济繁茂。
  
  打开门,里面摆放着一张五尺宽的床,旁边还有可以坐着泡茶的桌椅板凳,以及单独的厕所。
  
  “是……”
  
  在机械化的农业社会下,农业确实不算特别辛苦,但在这个时代,种地无疑是苦累的代名词,尤其是降水线东移,产量并不高的西北地区更是如此。
  
  一名兵卒递来报纸,朱瞻壑接过后,当下便打开报纸翻阅起来。
  
  他脸上露出笑容,目光也看着窗外的景色而唏嘘:“几百上千年前,这些地方也是绿树成荫的青山绿水,可如今……”
  
  “您担心耗费大?”朱瞻壑秒懂,连忙道:“不过二百万贯,国库如今充盈,父亲一定愿意调拨帮助爷爷完成心愿的。”
  
  来来往往的人出入其中,一眼看去不下千人。
  
  不说别的,单单说控制舆论这块,一期报纸胜过数十名江南大儒谈天说地。
  
  “臣朱瞻壑,携太子妃与皇太孙求见太上皇!”
  
  虽说有床,但他晕车的反应却没减轻,所以他昨天并没睡好。
  
  朱棣抱孩子还挺熟练,接过后看着怀里这还在贪睡的娃娃,不免露出笑容:“我也是当太爷爷的人了。”
  
  隔绝了冷风,他算是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这次他倒是感觉自己睡了挺长时间,马车还没停下,他便悠悠转醒,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不管是就读中学还是军校,亦或者是北上参军,未来南下为吏……
  
  当然,这还是因为两京铁路沿途聚集了大明三分之一人口所致。
  
  两京铁路运行的客运和货运机车是三十二班,一年在二百四十万贯左右。
  
  “不会吧,您做的那么好,百姓都在对您歌颂,怎么会不好?”朱瞻壑不相信。
  
  “贱名好养活……”朱瞻壑尴尬回应,朱棣见状皱眉:“叫朱祁钺吧!”
  
  亩产一石,在陕西绝大部分地区就已经算是好田了,如此来说,累死累活种五亩地才能堪堪养活自己,勉强买点油盐酱醋。
  
  摆摊似乎早已刻在了中国人的血肉里,火车站虽然人流并不算大,但四周前来摆摊的村民却并不少。
  
  朱瞻壑在养心殿外大声唱礼,不多时里面便传来了回应声。
  
  百户官的话让朱瞻壑心头一暖:“行,那我再睡会。”
  
  “为何?”朱瞻壑只觉得自家爷爷似乎是年纪大了,总是自哀自怨。
  
  “好冷……”
  
  “卧铺就是有卧室和房间的车厢,为了殿下住的舒服,这车厢提议将三個卧房改为一个,十分宽敞,殿下请进。”
  
  如今的许多矿洞已经用上了混凝土和轨道以及矿车,干起活来比起以前轻松许多。
  
  朱瞻壑说过很多次的漠东、漠北情况,每次沐氏听后都觉得自家殿下有些杞人忧天,只是一想到这些事情都自家公公所说,便也不敢太放肆。
  
  朱瞻壑兴致勃勃的说着,但说着说着不免叹气道:“只可惜这江南的富户们喜欢用柴火做饭吃,我看那柴火的价格非但没有便宜,反而越来越贵了。”
  
  如今官营介入市场后,一百三十文的官营工价压得这群黑心煤场不得不提高工价。
  
  虽然说环境依旧恶劣,但比起同一时期的任何国家,大明的矿工都是最轻松且工价最高的。
  
  蒸汽抽水机的出现,不仅让运营矿洞的成本降低,也让工人不用再泥泞的矿坑中摸爬滚打,不用再忍受双脚泡在水里一整天的苦楚。
  
  “这里写了,朝廷在陕西弄了很多矿场和手工作坊,一些农民可以入厂打工,一年下来收入比种地高出好几倍。”
  
  朱瞻壑笑着评价报纸上的新闻,沐氏闻言好奇道:“商品流通能怎么样?”
  
  面对朱瞻壑的询问,站长露出几分尴尬笑容。
  
  “还没有,过去都唤他小名叫獾儿。”
  
  “回殿下,前番冬至时顺天府上奏北京有民七十二万。”
  
  朱棣对朱瞻壑询问,朱瞻壑摇摇头:“还没吃,父亲让我们先来大明宫休息一晚,陪陪您之后再回宫。”
  
  大量的民营煤矿因为低利润而倒闭,随后被官营接手,继续扩大生产。
  
  在新闻一角,他看到了朝廷准备在陇川修建一条可以通往蛮莫的铁路,尽管只有三百多里,但却让他看到了许久不见的某个名字。
  
  厕所比较狭小,但总比没有好。
  
  “还有不到一里。”
  
  朱瞻壑与沐氏行礼,朱棣却把目光放在沐氏怀里的那孩子身上:“来,抱过来给我看看。”
  
  以他的见闻来看,每辆机车每个时辰基本能发一班车,一班车是五百人。
  
  由于东北铁路已经修抵沈阳,而西北铁路也修抵张家口,故此北京东站毫无疑问成为了天南地北商人的中转站,各类商品汇聚于此,大批的瓜果蔬菜与鲜花运抵北京。
  
  要知道自从大明迁都后,南京人口一直没有恢复到曾经的高度,现如今也仅有不足五十万,而北京却发展的越来越好。
  
  “他倒是有心。”朱棣颔首,捋了捋大胡子后这才道:
  
  站长献媚的示意朱瞻壑走入,朱瞻壑好奇走入车厢,看到的是一条不足三尺宽的小道,另外还有一个个敞开的隔间。
  
  “我算了算,如果带三万骑兵和六万辅兵前往,那大概率只需要这个数就能把这场仗打下来。”
  
  “真的?”兴许是人老了,朱棣有些不相信朱瞻壑的话。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了解不少东西。
  
  “这报纸上说,朝廷准备在两京铁路竣工后开始修建京津铁路和中原铁路。”
  
  朱瞻壑颔首在队伍护送下走出站点,一辆被特意安排出来的火车出现在他们眼前。
  
  按照这个速度,两京铁路最起码要三年半才能回本。
  
  单就两京铁路来说,从北京修到凤阳,每日用工人次在五至七万人浮动,一年下来就是上千万人次,发出去的钱近百万贯。
  
  “这要是修通了,那秦岭长江以北的商品就能流动起来了。”
  
  “噩梦?”朱瞻壑有些迷糊,朱棣见状连忙道:
  
  “那就行。”他颔首靠在车厢上,不多时便沉沉睡去了。
  
  感受着北京的刺骨寒风,朱瞻壑不由打了个寒颤,随后火急火燎的在护卫护送下走出东站,坐上了前往紫禁城的马车。
  
  “太子妃带着皇孙休息去吧,我和这小子聊聊。”
  
  年纪渐长,加上军校四年的磨砺,朱瞻壑对于报纸的态度也越来越重视。
  
  北京东站的规模,曾经朱瞻壑还吐槽过自家父亲修建太大,人也没有,颇为浪费。
  
  “到了吗?”
  
  “夸我……”
  
  “爹说的没错,罪犯杀了可惜,但我觉得与其流放,倒不如让他们给我植出一个猎场!”
  
  在他走后,朱瞻壑这才笑道:“爷爷,孙儿还没吃呢。”
  
  “朝廷有常平仓,如果能从湖广买数百万石粮食运往陕西,那陕西的百姓就能吃便宜的米了。”
  
  就他了解来看,百姓对自家爷爷和父亲的评价可是很高的,哪怕江南的儒生们,也多是以非议自家父亲为主,自家爷爷似乎很少被他们非议。
  
  朝廷虽然放宽了路引政策,但去到北京不能及时找到工作,那就只有留宿街头了。
  
  “话虽这样,但我……唉!”朱棣欲言又止的叹气,朱瞻壑见状连忙起身,拍拍胸口道:
  
  “爷爷放心,明日我回宫与我父亲说,想来我父亲肯定会支持的。”
  
  “这是最新版的火车,只拉一节的话,最快的速度是每个时辰一百二十里左右,按照当下的情况,大概十四个时辰才能抵达,故此这车是卧铺车厢。”
  
  如今的山西,低于一百文的矿工工价都被视为羞辱人的手段。
  
  “上次我们出塞无功而返,我也不太好意思给伱爹找麻烦,看样子这辈子是解决不了这事情了……”
  
  沐氏闻言看向窗外,虽然说有农田而绿色,但放眼看去基本瞧不到一棵树木。
  
  朱棣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但很快他似乎又想到什么,连忙叹气道:
  
  “可惜啊,虽然百姓夸我,但我愧不敢当。”
  
  “殿下,这是今日的报纸。”
  
  二十岁的朱瞻壑此刻穿着素色的圆领袍,身旁跟着太子妃沐氏,而沐氏身后跟着几名少女与一名三十左右的丰腴宫女。
  
  强撑着睁开眼睛后,马车门不知何时已经打开了,他正准备下车,却见百户官走到车门作势上车,同时作揖道:
  
  能在城外随意走动并被称呼殿下的,也只有在军校读书的朱瞻壑了。
  
  带着另一辆马车上的沐氏和自己的儿子下车,他们乘坐步舆前往了大明宫的养心殿。
  
  “进来!”
  
  当然除此之外,朱棣与朱高煦两人不催工的态度才是工人能舒服工作的主要原因。
  
  见朱瞻壑这样,朱棣摸着他的手,眼眶之中好似泪水在打转。
  
  “壑儿啊,爷爷这么多孙子,还是你最像我……”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