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靖难攻略 > 第496章 万国来朝

第496章 万国来朝

  第496章 万国来朝 (第2/2页)
  
  徐硕的出现,让朱高煦省下了不少心力,闲暇时他也能去划划船、骑骑马来消磨时间。
  
  与他相伴的赤驩已经三十四岁,用人的寿命来作对比,它已经最少七十岁了。
  
  现在的它被照顾的很好,朱高煦常去见它,它每次都会示意给它戴上马鞍,眸光中充斥着疑惑,似乎在询问朱高煦为什么休息了那么多年。
  
  朱高煦不知道马是否像人一样,随着年纪增长而会发生记忆退化。
  
  总之他能感受到赤驩的疑惑,但每次他也只能伸出手轻轻抚摸它。
  
  至于战场,那兴许是朱高煦很难再回去的地方了。
  
  “殿下,各国使臣都已经抵达,是按照原定的七月初一开始阅兵典礼,还是提前进行?”
  
  站在朱高煦身后,亦失哈作揖前来询问,朱高煦闻言却摇头道:
  
  “瞻壑和老大、老三还没到,等他们到了再开始。”
  
  由于朱瞻壑在陇川忙碌而耽搁了几个月,故此他与朱高炽、朱高燧等人还没抵达北京,当下才刚刚进入德州。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该能在明天的黄昏前抵达北京,所以亦失哈继续道:
  
  “那不如将典礼提前到六月二十,毕竟这几日太上皇那边一直在催。”
  
  “行吧,只要六部六府没问题,那就提前吧。”听到亦失哈的话,正在抚摸赤驩的朱高煦也十分无奈。
  
  虽说老头子舍不得儿孙,很想再来一场家宴,但没有了徐皇后的家宴对于朱棣来说,远不如他即将开始的北征要重要。
  
  若是按照以往,他正常都会选择在四月北上,五月中旬开始对漠北诸部出征。
  
  这次之所以这么慢,主要是在等漠北那六百里铁路竣工。
  
  不过三天前漠北铁路竣工的消息就已经传来,所以朱棣压根等不了一点。
  
  如果不是朱高煦用运送物资的的借口拖住他,兴许他现在已经坐火车北上到海喇儿了。
  
  只不过以松花江和火车的运量,这次三十万人和七十余万匹马的口粮顶多也就半个月就能运抵前线,毕竟物资很早就在仓库之中放着了,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把它们运抵前线罢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撤开了放在赤驩身上的手:“我先去忙了,过几天再来看你。”
  
  “唏律律……”
  
  赤驩不满的踢了身旁的围栏,朱高煦却只能露出宠溺的笑容来掩饰心里的落寞。
  
  他转身上了步舆,亦失哈也跟在他身旁一边走一边禀告道:
  
  “按照西厂的消息,这次的许多国家都有意来窥探朝廷的火器,至于火车他们倒是没有想法,毕竟就算他们想,他们国内也拿不出那么多铁料来建造铁路。”
  
  亦失哈这话不假,作为现如今世界上钢铁最大生产国的大明,每年依旧会因为铁轨的铁料不足而暂停一些铁制品的制作,更不用说其它了。
  
  一公里铁路需要九十吨铁轨,折合九万斤。
  
  现如今除了大明,即便是中亚冶铁发达的帖木儿国,每年的生铁产量也没超过五百万斤,更不用说其它国家了。
  
  “对了,朝廷的钢铁产量现在是多少了,另外矿工和炼铁场工人数量多少,有过统计吗?”
  
  朱高煦询问起了钢铁产量,对此亦失哈也如数家珍般回应道:“经过太学对冶铁技术研究的进步,加上对高炉的改革,现在朝廷每年年产锻钢三千五百余吨,铁二十四万六千余吨。”
  
  “单算铁矿工人和炼铁场工人的话,数量是十八万九千人左右。”
  
  “算上所有矿场和产业链呢?”朱高煦又说出新词汇,但亦失哈之前就已经听过这个词汇,所以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那大约八十二万工人左右,或许更多,毕竟海外的矿工数量无法统计。”
  
  “八十二万……”朱高煦颔首。
  
  这八十二万人代表了八十二万家庭,以大明二千万户的情况来说,现在的矿工比例已经超过4%的程度了。
  
  这看上去并不算很多,可如果加上其它产业,那这个比例兴许能更进一步的提升到7%,而这不过是大明开始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第十个年头。
  
  能限制大明的,只剩下生产力了。
  
  大明的工业生产力在不断提高,而现有的全球人口市场还足够大明吃很多年。
  
  只要没有出现什么差错,朱高煦可以笃定大明的工业进度会领先世界百年,即便各国从大明获取了小学和中学的课本,他们却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培养这些人才。
  
  可大明不同,依靠新作物和化肥研究的粮食增产,加上北洲和东洲,以及昆仑洲和还未开发的南州等资源市场。
  
  再加上近在门口的天竺人口市场,大明完全可以利用可生产的手工商品去收割这些地方。
  
  不止是工业生产力,就连农业生产力也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而不断提高。
  
  以大明眼下的疆域,开垦二十亿亩耕地轻轻松松,而这个进程需要扶持农民,让他们能心无旁骛的开垦荒地。
  
  其实他们也不需要什么扶持,以当下的大明税率,只要保证农民不受苛捐杂税影响,那他们自己就会自发开垦荒地,毕竟朱高煦早早颁布过开垦荒地的律法。
  
  凡是新开垦的荒地,其地免税三年……这就是朱高煦的政策。
  
  简单,但直接有效。
  
  他唯一还需要保持的,就是有控制的在贫困地区进行基础建设,以此来让当地贫瘠的用工市场变得繁荣起来。
  
  别的不说,单单说西北铁路的建设就让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大量百姓得到了实惠。
  
  他们如果老老实实的依照当地物价打工,那他们需要几年才能挣到现在一年的钱。
  
  朱高煦的铁路建设原本可以把成本更加压缩,但这对于百姓来说,能受到的实惠明显会变少。
  
  他要做的是给百姓实惠,让百姓有存款后,能够心无旁骛的开垦荒地,亦或者是从商。
  
  实在不行,哪怕他们把钱赚到再消费出去,也能刺激到当地的消费,而这些花出去的钱,朱高煦总能有办法收回来。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江南的民间财富向西北转移,而这笔财富会通过商贸和各种不正当手段被人带回江南。
  
  这笔财富被带回江南后,又会被他用各种手段收归国库,最后用在西北。
  
  简单来说,这是大明朝内部的“三角贸易”,是一个朝廷调节地方经济不平衡的手段。
  
  这手段很粗糙,但却很实用。
  
  就拿上次癸卯案来说,虽说癸卯案大多以北方人为主,但他们的财富也同样聚集在江南,因为江南不管是土地还是房屋都具有一定的投资属性。
  
  这笔财富被朱高煦回收后,再次作用在了西北,而这次的投入是两千多万贯,西北的百姓总数也不过才六百多万人。
  
  可以说,只要勤劳肯吃苦,那每个西北百姓,都能从西北的建设中获得三到四贯的财富。
  
  这笔财富可以用来供孩子读书,也可以用来解决一家人一年的口粮问题,总之不管怎么使用,他们都得到了朝廷的关注。
  
  似乎是想的太多,总之在不知不觉中,朱高煦也乘坐步舆回到了武英殿。
  
  在他来到这里后,他却出乎意料的看到了在武英殿内焦急等待的朱棣。
  
  “爹,您怎么来了?”
  
  这还是朱棣退位以来,第一次回到武英殿,朱高煦为此惊讶并不奇怪,因为就连亦失哈都惊讶的连忙行礼。
  
  至于殿内与朱棣待了许久的殿阁大学士们则是十分尴尬,也不知道与太上皇沟通会不会引起皇帝的不满。
  
  “老二,这北征啊……”
  
  果然,能让朱棣焦急出现在这里的,也只有即将开始的北征事宜了。
  
  “您先别说,我来说!”
  
  朱高煦打断了朱棣,哭笑不得的与朱棣说了刚才自己与亦失哈交代的。
  
  “总之六月二十开始阅兵三日,阅兵结束后,您就能带着北直隶、山西、陕西的骑兵前往漠北了。”
  
  “好好好……”听到提前了七天,朱棣脸上洋溢起笑容,不由拍拍他道:
  
  “明天老二他们到了,你让他们先好好休息,后天一早去大明宫用膳。”
  
  “你就不用去了,最近诸国使臣来得多,你估计会很忙,我也就不差遣你了。”
  
  “儿臣领谕……”朱高煦闻言也毕恭毕敬的作揖,借此机会向殿阁的这群人展示自己与朱棣的关系。
  
  自朱棣退位,自己即位开始,民间谣言总是不断。
  
  自己虽不在意,但能借此机会展示展示父子关系,他也是乐见于此的。
  
  “好了,我去六军都督府看看北征路线安排如何,你理政吧。”
  
  兴许是过去十七年理政理怕了,亦或者是睹物思人,总之朱棣不太想在这与南京紫禁城太相似的北京紫禁城中。
  
  草草交代几句,他便乘坐步舆离开了紫禁城。
  
  朱高煦瞧着他远去,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收敛,转身走入偏殿时,特意停下脚步,扫视了一圈殿阁大学士们。
  
  徐硕与王回倒是毕恭毕敬的行礼,倒是杨荣、杨溥、薛瑄三人略显慌张,显然是担心朱高煦把那些民间舆论往他们身上想。
  
  不过他们多虑了,朱高煦亲手办了那么多江南文人,恨他的人数不胜数,多几个少几个也无妨。
  
  千秋后人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便足够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