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不识好人心 (第2/2页)
“谢谢梁厂长提醒!我分到差一点的住房,只要照顾到全厂科技人员的利益,不伤害他们的心,我照样无怨无悔。否则,即使分到再好的住房,如果让广大科技人员寒心,我住在那样的房子里,也寝食难安。”
“真是不识好人心!”既然方翰民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老梁只得尊重他的意见,把学历作为住房分配综合评分的加权因子。
但是,方翰民的第二条建议,让老梁觉得很难操作,“在制定住房分配方案时,向年轻有为的科技人员倾斜,你这建议太笼统,我不知道该怎么执行,你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
的确,方翰民在提出这条建议时,也没有很具体的想法,他只是觉得,对于那些年轻有为的科技人员,在住房福利方面,应该给予适当照顾,否则,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利益诱惑,他们很难在岗位上专心致志地工作。
老梁的追问,让方翰民不得不严肃对待这个问题。首先,如何界定年轻有为?另外,适当照顾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果不回答这两个问题,让老梁制定方案,确实勉为其难。
沉思良久,方翰民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这仅是我个人的看法,将来在班子成员集体讨论住房分配方案时,大家还可以就这两方面问题充分发表意见。”
对年轻有为的界定,方翰民认为,必须是年龄在四十岁以下,担任班组长或课题组长以上职务,具备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对技术和管理至少提出过一次独立见解。
至于如何体现住房分配政策上的适当照顾,方翰民建议,只要符合年轻有为的条件,可以在综合评分时,给予一定的加分。
听了方翰民的解释,梁副厂长两手一摊,“方厂长,这两件事都不是我能决定得了的,你让我不好办呀!”
方翰民摆了摆手,“你只需将这两条建议列入住房分配方案就可以了,确定哪些人属于年轻有为的科技人员,我让技术科和人事科来做这项工作,究竟给予年轻有为的科技人员加多少分,我也不能擅自决定,等班子成员开会时,经大家讨论后再说吧。”
“那你给人事科和技术科打个招呼,让他们抓紧时间把符合条件的人员名单确定下来。”......
方翰民向人事科和技术科布置任务后,继续集中精力关注仿制药的开发进展。最近进行的两次试验,得到的原药样品虽然在外观和气味上跟原专利的结果一致,但内在质量的检测结果还要等一两天才能出来。
“方厂长,咱们是重复原有条件继续试验,还是等检测结果出来后,再做下一步打算?”郭鹏征求道。
“继续试验,正好看看试验的重现性怎么样。”
第三次试验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技术中心分析测试机构工作人员送来了检测结果,方翰民迫不及待地问:“样品纯度怎么样?”
“方厂长,前两次样品的检测结果都在这里,你看看吧。”
检测报告显示,第一次试验所获样品,原药含量达到了97.5%,第二次样品纯度为98%,方翰民仔细查看着检测报告,自言自语地说:“原药纯度还可以,但是......,”他指着报告单向测试机构工作人员问道:“王工,你看这个杂质的含量达到了1%,知道这是什么物质吗?”
被唤作王工的这位工作人员,是技术中心分析测试机构负责人,年龄跟方翰民相仿,毕业于一所工科院校的工业分析专业,是新时期第二届大学毕业生,于一九八二年入厂,为了给技术中心配套专门的分析测试机构,方翰民将他从全厂质检中心抽调过来,正是看中他较高的专业水平。
“其他杂质通过分析对比都能定性,唯独这个杂质,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做不了定性分析,所以,还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物质。”
“据你分析,这种杂质是由原料带入的,还是合成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应该是合成反应生成的。因为我把样品的谱图跟几种原料做了对比,在所有原料中,都没有发现这种杂质。”
方翰民考虑了好一阵,然后说道:“一定要想办法搞清楚,这种杂质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
“可是,据我所知,包括质检中心在内,红星制药厂的现有仪器设备,没有能力为未知物质定性。方厂长,第二批样品已经达到98%的纯度,基本符合有关标准对原料药的要求了,还有必要费力气提高质量吗?”
方翰民知道,给未知物质定性,需要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即使在穿越者经历的前世,也没有几个单位具备那样的能力,不仅质谱仪高昂的价格让一般单位难以承受,而且对使用环境和配套的软硬件要求极高,关键是使用效率很低,除非特殊需求,否则,没有单位愿意配置那种仪器。
但是,药物不同于其他产品,不管费多大力气,也有必要搞清楚其中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