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最后一课 (第2/2页)
按照吴昊说的,国内航发领域,相当于自己擅长的空气动力这块才是短板,才是制约整个发动机性能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项。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他看向吴昊:“好,我处理好这边的事情后,近期就回国。”
......
高思礼各种手续办的还算顺利,虽然他掌握了大量重要资料,但毕竟他现在背靠的是更加强大的存在,几十年前那种强行找借口留人的事没有人敢在己方的人身上再做。
不过他们依然派了他在麻省的同事、恩师来他家里拜访他,希望能说服他留下来。
“你知道的,你们虽然比以前要强大,但在很多领域依然距离着世界先进有着很远的距离。
尤其在你擅长的航空发动机领域,差距更不是一般的大。
虽然据说现在在搞一些新项目,但你总不会真的相信一个现在只能搞13吨推力技术的地方,能够短时间达到50吨以上的水准吧。
如果没有这个水平,那你学术上的很多才华都会被埋没掉,从此在世界最先进空气动力学领域将再也没有你的名字,你的后半生将碌碌无为。
所以,高,我希望你想清楚,你回去了又能做什么呢?”
同事和恩师一方面是接到了说服他的要求,一方面也是真心在为他考虑,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从此销声匿迹于领域最前沿,这对于整个世界而言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高思礼听到同事们诚心的劝诫后,笑了笑,只用一句话回答道: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我的前辈钱学森其实早就回答过了,我现在把他再复述一遍。
‘我回去可以做任何事,如果祖国需要,我可以去种苹果树。’”
终于所有的手续办好,所有的障碍也都清除,高思礼来到了他在麻省的最后一节课。
认真地讲完课后,他看着自己从教了20年的教室,看向下面坐着的数百名听课的学生,款款深情地说道:
“这是我最后一堂课,我要回家了,永远的,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有很深的感情,希望能为祖国尽一点绵薄之力。
再见了!”
......
高思礼踏上了归国的旅程,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很多跟着他搞研究的华人的学生和研究员。
不光是他,之后的几个月到几年时间,很多在外的顶尖人才随他之后也纷纷回来,理由很简单:高思礼都回来了,我等什么呢?
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一时间一扫之前的科研人才和留学生的舆论风波成为新的热点。
很多原本受舆论风波打算出去的学生开始犹豫了,别人纷纷往回跑,我还非要挤破头出去?
很多在外的学生也开始张罗着买回程票,大佬都回去了,而且听说己方现在不管待遇、科研环境、技术水平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我还在外面溜达个什么劲。
他是一面旗帜,也是许老四部曲最后一部‘立其样’中的榜样。
航发院院长去接的高思礼,出于安全和保密考虑整个行程并没有让太多人知道。
高思礼回来,和许老见面后,立马就去到了航发院,他现在最想见的,就是那位吴昊在自己耳边念叨了很久的天才科学家,江凡!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