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万历新明 > 第二百七十八章 使节

第二百七十八章 使节

  第二百七十八章 使节 (第1/2页)
  
  随后几天,朝廷枢密院令一份接着一份来到仰光,将整个攻略安南计划勾勒的事无巨细。
  
  正如罗万化所料,朝廷将分两路进兵。一路新军一万,由龚显率领,从蛮莫出发,半渡半行,翻越长山后,进入莫朝宣州府。
  
  龚显到达宣州后,将再次上船直放升龙,与莫氏之兵汇合,统一指挥后向南攻清化。与之同时,由广州出发的两艘炮舰护航十艘兵舰,也将直取清化。
  
  朝廷已经下旨莫朝,要求莫敦让汇聚敢战之兵,委国听命,与朝廷一起讨伐郑松,追究其弑杀黎朝英宗之罪;并问黎氏擅自称帝,违制科举,乱朝廷法度等罪。
  
  越南都统使莫敦让老兄接到朱翊钧的副本谕旨,险些乐的抽过去。因为郑松去年北征甚急,一战而克山南,把北朝吓得一夕三惊,遣使赴朝廷重申顺承之意:
  
  “臣窃念本国土地、人民皆天朝所有,自陈氏既绝,黎氏承之,而僭称皇帝,不请命而僭号改元,制大诰而自比禹汤文武等......臣等献关内附,蒙世宗嘉纳。今黎郑兴师攻我,非伐臣也,乃攻朝廷之土也......”
  
  然而万历十一年的时候皇帝的整个精力都放在蒙古、西海,对于安南这个煮熟的鸭子并未纳入攻略重点,因此对莫氏求救置之不理。莫敦让被郑松围了升龙,险些升天。
  
  可叹莫敬典当政期间,北朝兵强马壮,与南朝相争处于主动进攻的一方,黎朝郑氏处于守势。隆庆四年,第一代郑氏家主郑检病亡,其子郑松、郑桧内讧,莫敬典趁机南攻,郑桧不敌之后领兵投降,导致黎英宗逃离清化,跑到了东山。后来他册封郑松为左丞相,调度众将,以抗莫兵。
  
  郑松坚壁清野,莫敬典久攻不下,粮尽撤军,黎朝收复清化。郑松因功封太尉、长国公,权柄日重。黎英宗忌惮郑松,与大臣密谋铲除之。谋泄,郑松弑杀黎英宗,迎立英宗第五子黎维潭,年号光兴,为黎朝第十六位皇帝。此时的黎朝,就剩了点皮还挂在郑氏政权的脸上。
  
  郑松统一南方之后,日夜图谋北伐,双方攻伐无已。莫敬典死后,郑松连战连捷。万历十一年,一战而克南山,莫朝震恐。
  
  如今皇帝诏书抵达,声称打击郑氏,拨乱反正;同时问罪黎朝,近乎全数推翻了明宣宗以后的安南政策。莫敦让已经被郑松打的即将守不住升龙,见到旨意如同死里逃生一般。
  
  然而,隐藏在这道诏书其后的道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以扶植纲常论,篡位黎朝,擒杀黎昭帝,弑杀黎恭帝与皇太后的莫朝才是打击对象。
  
  其实,安南北朝莫敬典篡位黎朝后,因为做出献土表态,明世宗以“莫氏篡夺之事难明”为由,装聋作哑,对安南使臣求告朝廷为之做主的要求视而不见,准许莫敬典三年一贡——当时军力孱弱,打的还是坐山观虎斗的主意。
  
  如今大明已非世宗时的大明,因需要大块殖民地舒缓帝国南方人口压力,不再坚持“两个安南”的模糊政策,亲自下场了。
  
  莫敦让看到正式诏书副本,郑松通过情报得到抄本之后,两人都明白了明朝廷的意图:重新将安南纳入版图并郡县之。对于莫朝来说,莫敬典于嘉靖时为了获得朝廷的支持,已经内附献土,并将升龙改称“东关”。
  
  万历十一年,莫敦让再次上表,对朱翊钧重申安南乃朝廷之土的保证——这也正是他在即将穷途末路时,能够获得大明支持的理由。
  
  已经做好进北部山区打游击的莫敦让狂喜暂且提,黎朝太尉长国公看到朝廷给予北朝谕旨内容之后,夜不能寐,不到半月,头发白了一半。
  
  安南南北之争加上黎朝内部的“阮郑”之争,早已经把国家的战争潜力抽干。此时南北双方,郑氏武功最盛,兵马也不过五万之众。
  
  以五万疲惫之兵,抵挡一战击灭莽应龙的大明新军,郑松用脚指头想也打不过。随着大明皇帝诏旨在安南的广泛传播,清化城已经陷入恐慌。光兴帝反复召见郑松,问他能否保住清化——如果保不住,咱们是投降还是往南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