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万历新明 > 第三百四十二章 赈灾(下)

第三百四十二章 赈灾(下)

  第三百四十二章 赈灾(下) (第2/2页)
  
  除了最后一条,朝廷付出的仅有虚名。但对于乡绅来说,这虚名却能转换为实实在在的利益。毕竟,虽然变法大兴,但乡老治政仍然是民间主流,有了匾额头衔、高门牌坊,这家族地位自然与平头百姓不同,在民间纠纷、息讼断事方面就掌握了话语权——这里头的利益就不是千百石粮食能买来的。
  
  因此政事堂钧令下来,山西地主踊跃捐粮,大大缓解了朝廷的运粮负担。地主捐出的粮食离灾区最近,对缓解灾情起效快,立竿见影;同时,因为大量地主捐粮,像是马邑县田大嫂家这样的自耕农就得以保有田地,也极大缓解了因灾情引发的兼并狂潮。
  
  政事堂第二道钧令是兴工役,以工代赈。朝廷拨银在太原、宁武、大同、朔平等州府大修水利,蓄水通渠,兴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潘季驯总理的黄淮水利工程本与山西无关,但这些年来,已故中兴郡王张居正借着这股东风,在考成法中强化这方面的考核内容,山西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
  
  侯于赵这夯货在去年已经以工代赈一波,干了些工程。今年朝廷拨款数额翻了两番,那灰银票、白龙洋在张四维红着眼睛监督下几乎全数拨付到位,这山西各级官员要是再干不好就只能在王命旗牌下饮恨了——涉及到救灾粮款,梁问孟在这方面更加不敢掉链子。
  
  其三是防次生灾害令。山西这地方旱灾多,而且邪性,几乎每次灾情都是链条式的。历史上像今年这样的全境大旱虽然不多,但局部旱情也都伴随次生灾害。
  
  旱灾之后必有蝗灾,这几乎是规律;然后是人畜饮水困难导致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动不动就来个“地陷百丈方圆,房屋塌毁无算”之类的;另有森林大火,土地沙化等远期影响,古人早就认识到这些灾异之间的联系。
  
  为了防止次生灾害,政事堂钧令要求山西地方通盘考虑水资源利用。凡能用黄、汾、沁、桑干、漳、滹沱等大水系的各县,巡抚衙门要保证全省一盘棋,平均利用——不得有任何地方保护。
  
  尽管今年难有收成,但具备条件的不能停止灌溉。要做到修好一段就灌溉一片,尽力消灭蝗虫孽生的地理条件,并尽力满足全省的人畜饮水问题。
  
  其实山西超过一千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河流五十多条,水资源不算少。但全境大旱的情况下,基本上小河干,大河浅,倒给建设水坝创造了条件。
  
  为了落实钧令,梁问孟征用了全境的水泥。自从这玩意发明以来,长期的供不应求,毕竟这东西比糯米三合土便宜太多,而且使用方法简便快捷。
  
  救灾大局之下,这些水泥厂背后的王爷、国公之类的也没有找麻烦。反正救灾款充足,不涨价就算给皇帝面子,又何必出头讨打呢。
  
  最后一条就是防疫。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几乎是标准流程——朝廷派驻大量防疫专家到山西各县指导防疫,基本上就是除害虫、喝开水、讲卫生,勤洗手那一套——倒也卓有成效。
  
  要不再怎么说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呢。朱翊钧免职候于赵,提拔梁问孟这一手在救灾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位老兄也算是积年油条,想明白形势之后手段也不缺,居然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把灾情控制住,而且通省未发生大规模民变。
  
  朱翊钧在接到救灾有条不紊开展的阶段性奏报后,松口气之余也有感慨——这帮子官僚还真没有白给的,我这算是拿刀子逼出一个能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