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街头偶遇 (第1/2页)
在中国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干什么都要排队,刘十三现在就拿着一个洋瓷碗在排队,排队打饭。
由于旬县地处秦岭淮河以北,主要是以面食为主,而旬县的面食比较有特色,是一种叫饸饹的面食。
这种东西在农村一般情况下,也只有红白喜事才有的吃,而且是最正宗的,再就是条件稍好的人家偶尔隔三差五吃一顿。
饸饹有好多种吃饭,有凉调,有浇汤,有炒也有烩,最便宜的凉调是六毛一碗,浇汤九毛,蛋炒蛋烩肉炒肉烩两元。
刘十三吃的就是凉调,一撮黄瓜丝,一撮菠菜叶,一勺辣椒,一勺醋,一捏盐,将饸饹在碗里拌一拌,这就是凉调饸饹。
刘十三端着六毛钱的饸饹走出学校的饭堂,找了一个太阳能晒得着的台阶,这饭堂和教学楼中间是一个大花园。
左边是新盖的四层教学楼,右边是一个五层宿舍楼,也就是女生宿舍楼,这花园的圆边沿是用三层砖砌成的,刚好一凳子高。
每到吃饭的时候,这花园的边沿上坐的满满的都是学生,饭堂里也有凳子桌子,但是里面光线没有外面亮堂。
在学校吃的已经比家里好多了,最少每周的后两天还能吃饸饹,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刘十三现在其实不用吃饭的,无奈毕竟过的是集体生活,所以他现在过的跟正常人一样,每周星期六还得回家一次。
跟刘十三一样,来自农村的孩子们,每周六回家,星期天下午归校,归校的时候都会带一书包馒头。
刘妈蒸馒头的手艺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村子里有红白喜事是蒸礼馍的主力,刘十三小时候吃的粗粮,也是最近几年才吃的白面膜。
朱莉这一个月去了旬二中四次,刘十三一次都没找着,赵雅玲一回来,她就将刘十三状告给赵雅玲了。
赵雅玲一拍桌子,死扛!这就把刘十三给恨上了,也给朱莉拍了板,不许去找刘十三,就连她自己也不去找了。
“刘十三!”刘十三刚从他住的这家里出来,迎面就碰到熟人,叫他的是同班同学,跟刘十三隔着半个桌子,算邻桌。
“你吃了么?”刘十三顺口就说出了中国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只要是熟人见面,哪怕是陌生人,都会以这句话开头。
“吃了!吃了!走!走!逛走!”这人二话不说就拉起刘十三的胳膊,刘十三也正好想出去逛逛,也就任由着他拉着。
路上不断碰到熟人,这队伍也越走越大,快到县城的时候已经扩大到了十多个人,全都是一个拉一个的套关系。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逛县城,这县城就这么大,能逛的地方无非就是翠屏市场,也就是唐亚妮和赵雅玲给刘十三父母买衣服的市场。
再就是旬县博物馆,二八纪念馆,烈士陵园,美乐多超市,还有所有旬二中同学永远的痛,旬县高中。
美乐多超市是旬县第一家大型超市,想刘十三这一伙人进来,其实都是看的,买东西的没有几个。
除了美乐多超市要钱,其他地方都是免费的,旬县博物馆里有一具非常巨大的黄河象化石骨架,公认是世界第一。
这具大象骨架最牛逼的除了大,还有更牛逼的就是完整性,据说它的舌骨化石至今仍在,这是奇迹中的奇迹。
二八纪念馆是纪念旬县农民起义的,二八起义在渭北高原甚至陕西的历史上也是有非常地位的,是最早也是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在关中历史上和陕西历史上,这次起义被定义为渭北烽火魂,意思是这次起义带领和激发了整个渭北甚至陕西的革命。
烈士陵园这就不用多说了,里面埋葬着二八起义失败后,被国民党残杀的七位农民起义领导人。
还有的就是当年陕甘宁边区三次保卫战中,在旬县牺牲的一些战士和军官,还有建国后对旬县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些人。
作为高中生来二八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并不是为了缅怀这些先人,而是因为这两处地方的环境比较好。
旬县县城两面环塬,也可以说是山,其实这县城就是在沟里了,渭北和陕北的县城都是这个样子的,包括延安市和榆林市。
旬县县城南面的山叫翠屏山,这也是翠屏市场名字的由来,山坡有点小陡,但是长满了松树,远看就跟一个屏障一样。
旬县县城北面的山脚凤凰山,这个不止刘十三没看出来,其他一起出来的同学们也没看出来个所以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