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分榜取士 (第2/2页)
这次殿试朱元璋故意点了观点最遭人恨的郑志华为状元,显然就是要打击他的,现在的情况也确实如朱元璋所愿,他现在可谓是人人喊打,要不是国公的威势压着,恐怕剩下的王杰等人也会背叛他。
不过现在这样也好,就如刚才他跟郑志华说的那样,这些人跟他本就道不同,即便暂时攀附于他,以后也早晚会背叛。
不过经过这次的案子,也足以让一些骂他奸佞的家伙闭嘴了!
……
李伟猜的非常正确,在他嘱咐完众人的次日,朱元璋便立刻组织起了一群官员重新进行阅卷。
这些官员包括翰林院的学士刘三吾,詹事府的左赞善周子建、王府的长史赵锐、侍读王孝友等等,除了他们,还有已经被贬谪翰林检讨的吴伯宗和吴沉。
这些官员来自不同的部门,职位也都不太高,像刘三吾更是经人介绍刚入朝为官,如此组合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那么舞弊。
朱元璋对这件事无比重视,除了抽调这些官员,自己也亲自下场盯着,让这些官员在他面前阅卷。
奉天殿上摆满了桌案,诸多被抽调的官员紧张的阅卷。
这些答卷都是被弥封起来,名字他们是看不到的,不过南北文风还是有细微差异的,真要仔细分辨,也不是分不出来。
吴伯宗认真的阅读了十几份答卷,在这些答卷中,有南有北,只是那些北方士子的答卷真的文理不佳,想起李伟的嘱咐,他不禁心中暗叹,最终还是在北方士子的答卷中挑了份勉强合格的,呈了上去。
至于吴沉,他在此事中得到的好处最大,对李伟的话简直是奉若圭臬,李伟说让他们补录北方士子,他当然不会犹豫,至于这些答卷的好坏,那都不重要!
时间推移,经过两天一夜的紧张批阅,众官员总算将这些答案复阅了一遍,将自己觉得优秀的答卷呈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将这些答卷看了一遍,脸色却是更加难看。
“这里面为何北方士子的答卷这么少?”朱元璋目光凌厉的扫视众人,沉声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周子建上前拱手道:“陛下,我等也不知,这些答卷上的名字可是弥封起来了,我们也看不到。”
“是啊陛下,我们也不知。”
刘三吾和王孝友等人也跟着附和道。
朱元璋嘴角抽动,脸色难看无比。
周子建说的也不无道理,他们也不知答卷是谁的,都是秉公批阅。
“去,拆除弥封,从北方士子的答卷中的挑一些出色的给咱呈上来。”
朱元璋冷声说道。
周子建等人不敢多言,纷纷恭声称是,然后便今日将刚才自己批阅的那些答卷拆开弥封,只是他们挑选了一阵子,挑出来的呈给朱元璋的答卷也都是文理不通的文章,一看就不合格。
朱元璋见此,心中更是恼怒:“这就是你们挑的出色的?”
“回陛下,这确实是其中比较不错的了。”
周子建有些忐忑的回道。
北方士子的答卷确实不怎么样,再者朱元璋催的急,他们也来不及仔细挑选,只能凭记忆随便找了一些勉强过关的,然而朱元璋对此显然不满意。
一旁的吴沉目光闪动,眼前这些文臣,无一不是对李伟口诛笔伐,是李党明确的敌人,此时陛下对这些人不满,若是他出言攻讦,估计立刻就能给敌人沉重打击。
若是从前,他或许还会犹豫一二,但这次李伟要扶他上位,他已经变成比王杰更加忠心的李党走狗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陛下,这些答卷上的名字虽然都弥封起来了,但是南北士子的文风还是有细微差异的,仔细看不会分辨不出来,臣以为周子建等人就是偏私南方士子,故意以陋卷进呈!”
吴沉上前朗声奏道。
周子建等人闻言顿时色变,连忙道:“你胡说,陛下,臣绝对没有此意,北方士子的答卷确实不佳,若是陛下不信,可以亲自御览!”
“哼,你的意思是让陛下把这数百份试卷全部看一遍吗?”
吴沉讽刺道。
“你!”
周子建怒目圆睁,赵锐、王孝友等人也怒视着吴沉,而吴沉却凌然不惧,与之对视。
“陛下,臣等绝无此举,吴沉他这是污蔑臣等!”赵锐跟着向朱元璋拱手道。
“哼!”
吴沉冷哼一声,经过李伟提点,他现在非常清楚这件事的本质,所以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污蔑周子建等人,而周子建等人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要强调什么真相,这让他不禁有种莫名的优越感,同时心中暗暗钦佩李伟。
朱元璋脸色阴沉的望着众人,这次他亲自监督,他相信周子建等人还没有胆子敢在他眼前徇私舞弊,只是若真如他们说的这样,北方士子绝对不会接受。
沉默了良久,朱元璋向众人问道:“那你们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周子建立刻答道:“自然是秉公处置,北方士子学识不佳,落榜也是理所应当。”
刘三吾和赵锐等人也点头附和。
听到他们的话,吴伯宗轻轻皱眉,有心想提醒他们,但这种事又无法言明。
吴沉则是暗暗冷笑,他们这显然是没懂陛下的心意。
果然,朱元璋听到他们的话,更是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吴沉见时机已到,赶紧上前奏道:“陛下,以臣之见,不如将科举分南北两榜,此次就算是南榜,朝廷可再开一北榜,再录同等数量的北方士子,如此公平公正,方可显朝廷视南北如一。”
朱元璋听到这话,心中微动,这确实也是个办法。
吴伯宗也是侧目看向吴沉,心中暗道难道这就是李伟给他的良策?
然而周子建等人却是立刻反对:“这怎么可以,天下皆是大明,科举为何要分南北?朝廷取士自然应该择优而录,怎能放着南方优秀的士子不用去录那些北方士子?”
“是啊陛下,此举不妥,若是这般取士,恐怕于朝廷无益。”刘三吾也跟着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