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大宋泼皮 > 0567【为苏轼翻案】

0567【为苏轼翻案】

  0567【为苏轼翻案】 (第2/2页)
  
  既要是蜀中籍贯,官职还不能小,同时名声还得好。
  
  闻言,常玉坤出声道:“臣举荐开封府尹何栗。”
  
  “何府尹乃眉山人,且是状元郎,官声极佳,由他去正合适。”谢鼎点了点头。
  
  韩桢拍板道:“内阁拟旨,任何栗为西南安抚使,即日出发,随兖州军入川,巡慰成都府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
  
  “臣领命。”
  
  谢鼎应道。
  
  忽地,韩桢想起一个人,问道:“苏迪如今官居何职?”
  
  时任吏部尚书的赵鼎立马答道:“如今在进奏院任《青州早报》刊编修。”
  
  韩桢吩咐道:“授苏迪安抚副使,让他也一块去。”
  
  三苏在蜀中极富盛名,苏迪作为苏轼之孙,苏过之子,也是个不错的人选。
  
  谢鼎沉吟道:“陛下既然想借用三苏的名望,不如替苏东坡翻案。”
  
  “倒苏之风还没结束?”
  
  韩桢诧异道。
  
  赵佶这厮高举新政大旗,为自己牟利,而苏轼作为元佑党党首,自然被针对的极惨,不但禁止民间流传苏轼的诗词,就连全国各地刻有苏轼诗词碑文的石碑,都被尽数砸毁。
  
  说实话,若非梁师成苦苦哀求赵佶,苏东坡的诗词还真就彻底绝迹了。
  
  连带着黄庭坚、李之仪这些苏轼门徒也惨遭牵连,大量文集被烧毁。
  
  韩桢知道倒苏这件事儿,却不知道是甚么时候平反的。
  
  谢鼎答道:“回禀陛下,自伪宋崇宁二年至今,倒苏之风便一直没有停下,宣和五年,太白星白日可见,净街候惧之,下令捣毁元佑党籍碑,然王黼、蔡攸等人却阴奉阳违,并未实行。我朝新建,臣忙于处理政务,一时疏忽,还请陛下恕罪。”
  
  “与你无关。”
  
  韩桢心下一喜,吩咐道:“传朕旨意,捣毁全国各地元祐党人碑,为苏轼等元祐党人平反!”
  
  元祐党人碑是蔡京唆使赵佶搞出来的,将自己的政敌,全部弄上榜,杀人诛心。
  
  赵佶甚至亲自在碑上提文,将碑上之人打为奸党,永不录用。
  
  碑上人数高达三百之众,其中不光有旧党,还有不少支持新党的官员。
  
  韩桢替元祐党人翻案,能够收获一大波蜀中的民心。
  
  “陛下英明!”
  
  赵鼎等人齐齐高呼。
  
  就在这时,刘昌禀报道:“陛下,谷副院长求见。”
  
  “宣。”
  
  韩桢大手一挥。
  
  下一刻,谷菘兴匆匆的走进大殿,见谢鼎等人都在,便收敛神色,恭敬的禀报道:“启禀陛下,扑卖会圆满结束,共凑得一百八十六万贯招幌费。”
  
  嘶!
  
  这个数字,让一众大臣面露惊诧。
  
  好家伙,一场蹴鞠大赛而已,仅是招幌就筹到近二百万贯,这一来二去,陛下非但没出一分钱,反而还赚了八十六万贯。
  
  刘宓朝常玉坤使了个眼色,常玉坤立刻会意,沉吟道:“陛下,蹴鞠大赛预算为百万贯,眼下招幌费已是足够了,不知可否匀一些给户部,留作举办大礼仪之用。”
  
  韩桢将大礼仪之事,全权交给常玉坤。
  
  钱么,自然是从国库走。
  
  眼下见到谷菘筹得这么多招幌费,立马动了小心思。
  
  谷菘顿时不干了,感情上我这来化缘了是罢?
  
  我他娘的辛辛苦苦搞扑卖会,你们内阁与户部倒好,坐享其成,伸手就要分钱。
  
  念及此处,谷菘婉拒道:“常相有所不知,百万贯只是赏金而已,各社团食宿以及来往京师的费用不算在内,此外还得留下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况且,除开筹办蹴鞠大赛之后,本官还要筹备蒙彩之事,处处都要花钱,实在是爱莫能助。”
  
  刘宓笑呵呵地说道:“谷院长才能出众,有陶朱公之手段,筹款易如反掌。本官也不多要,三十万贯就够了。”
  
  “刘尚书说笑了,国库充盈,三十万贯不过九牛一毛。”
  
  谷菘是咬死了不松口,反正就是不给钱。
  
  举办蹴鞠大赛的费用,全部由韩桢从内帑支付,否则朝廷百官怎会如此爽快的同意百万贯巨资的赏金?
  
  所以,这些钱到时候有剩余,也会尽数归内帑。
  
  国库是国库,内帑是内帑。
  
  国库是有钱,这没错,但有机会从陛下的钱袋子里掏钱,朝臣们会绝不会放过。
  
  这时,韩桢开口道:“大礼仪乃文坛盛会,盛况不弱于蹴鞠大赛,常卿也可举办扑卖会筹款。”
  
  见陛下开始拉偏架了,常玉坤与刘宓只得闭口不言,脑中开始思索扑卖会的可行性。
  
  大礼仪乃文坛盛会,让商贾参与其中,难免会沾染一些铜臭之气。
  
  可一想到能为国库省下大几十万贯,常玉坤等人不由一阵心动。
  
  见状,韩桢暗自摇头失笑,看着谷菘道:“钱暂且放在伱那,蹴鞠大赛与蒙彩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办的热热闹闹,漂漂亮亮,南方与蜀中可以酌情多邀请几个社团参赛。”
  
  “臣领命。”
  
  谷菘应道。
  
  商议完蜀中的事宜后,韩桢又将目光落在史文辉与张叔夜身上,问道:“福建何事动手?”
  
  张叔夜朗声道:“启禀陛下,匡都帅昨日已到杭州,并上呈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目前粮草、军械等辎重调动还需几日,预计在月底前后正式对福建用兵。”
  
  “好。”
  
  韩桢点点头,不再多问。
  
  打一个小小的方七佛而已,海军、陆军联手,又有张俊做内应,不需要他过多关注。
  
  眼见内阁以及一众部院主官都在,韩桢朗声道:“朕欲改制翰林院。”
  
  话音落下,众人面面相觑。
  
  谢鼎疑惑道:“不知陛下打算如何改制?”
  
  韩桢缓缓说道:“翰林院汇聚一国之精英,却整日养名,苦熬十数载,才能得入阁与外放的机会,岂不是浪费人才?”
  
  翰林院作为国家的储才机构,非科举前三甲不可入。
  
  可以说,能进翰林院,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但进了之后呢?
  
  美其名曰养名,实则每日都在虚度光阴,然后苦熬个十几二十年,熬出头了,入阁为宰,或外放为一省大员。
  
  没熬出头,那就只能在翰林院待到老。
  
  既无实践,又无执政经验,这样的人入阁和外放,岂不是在拿皇帝和百姓开顽笑?
  
  本来韩桢是打算直接取消翰林院,后来想了想,决定先留着,改成类似智库的机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