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一颗佛心,一生佛业差点毁于一旦! (第2/2页)
唯独没见过土桥村这样的村野孩子。
衣服虽打着补丁,浆洗的褪色,却干干净净。
稚嫩脸庞,虽然因身处农村,要干农活的缘故,不似富贵人家白嫩,却也明显洗漱搭理了,干净清爽。
‘纵使朱棣让贫僧大失所望,能见到这样一群孩童,倒也不虚此行。’
收敛思绪,姚广孝唇角微微泛着笑意,听着朗诵内容,注视孩子们靠近。
……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杨东旭带着同村的弟弟妹妹,一边朗诵靠近,一边好奇打量着姚广孝。
姚广孝亦不主动开口。
他要试一试,这群孩子的定力。
看着最后一个大眼睛小姑娘,一边好奇观察他的光头,一边朗诵经过,都无一人主动开口。
心中啧啧称奇同时,双手合十:“几位小施主。”
闻声,带头的杨东旭停下,转身。
其他孩子也纷纷转身。
姚广孝起身,双手合十,含笑询问:“贫僧观察几位小施主,对贫僧十分好奇,可为何不停下来?”
杨东旭有模有样,执礼回道:“师傅、师娘教导,做事时应不为外物所扰。”
“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村里很少来陌生人,尤其还是僧人,大家都很好奇……”
孩子们觉得没做好。
可姚广孝却满脸惊讶。
不为外物所扰,不会邪念丛生,不会私欲澎湃,更不会失去自律性。
这些孩子虽然没有完全做到,但考虑到他们的年纪,已经很好了。
他们的师傅、师娘是什么人?
“你们师傅、师娘是何人,贫僧十分仰慕,到底是什么人,通过言传身教,把你们这些懵懂童子,引导上这样一条路?”姚广孝十分好奇追问。
不为外物所扰!
培养的就是人的认真专注。
或许,这些孩子在长大后,会忘记今日其师傅师娘的教导。
但当他们被生活狠狠摔打过后。
只要肯反思,就一定会明白,今日所学价值。
孩子们满脸骄傲抬头:“我们师傅叫朱四郎,师娘叫徐大丫!”
朱棣!徐妙云!
初闻,姚广孝震惊,转而便觉这样才合情合理。
眼中闪过一抹异样神色,继续追问:“你们师傅师娘如此培养你们,是想让你们考功名,走仕途吗?”
‘看来,晋王错了,并没有真正了解他这位胞弟!此举,分明就是为夺嫡做准备!’
‘如此,倒是更容易,搅乱这天下了!’
情绪剧烈起伏,紧盯孩子们。
此刻,姚广孝的眼神,有些吓人。
孩子们下意识后退几步,杨东旭往前一步,把其他孩子护在身后,语气有些排斥冷漠,“师傅师娘的确会带我们参加科举。”
“明年春季,我们就会参加童生考试。”
“但师傅师娘也说了,读书是为了明人生至理,不唯科举,明理后,我们无论是做农民,当教书先生,亦或是做其他事,都可以做的很好。”
说道最后,杨东旭盯着姚广孝眼睛,问:“大师傅,你真的是出家人吗?我六岁时,村里来过出家人,可他们的眼睛,和你的不一样。”
杨东旭的质疑反问,让姚广孝如遭雷击,脸瞬间变白。
傻愣愣站在原地……
孩子们相互对视一眼,悄悄离开……
……
“欲仁而得仁……”
稚嫩童声从远处响起,落入姚广孝耳中,却像尖锐的针扎在心头。
没有一丝血色,蜡黄苍白的脸,控制不住抽搐扭曲。
“阿弥陀佛!”
就在此时,姚广孝突兀高诵佛号,脸瞬间恢复平静,血色涌现。
烙着戒印的头顶,渗出细细冷汗。
似乎经历了一场大劫一般,眼神虚弱看着远去的孩童背影。
“巧合还是天意?”
姚广孝不由抬头看天,又看看孩子们,最后心有余悸看向有了响动,苏醒的小村。
‘大师傅,你是出家人吗?我六岁时,村里来过出家人,可他们的眼睛和你不一样。’
‘欲仁而得仁……’
一句是发自童子之口的质疑。
一句是先贤之言。
差点破了他的佛心!毁了他的佛业!
“刚刚踏足这平平无奇的小村,就差点被燕王夫妇言传身教的孩童,毁了贫僧一颗佛心,这土桥村,难道是我道衍的落凤坡不成?”
“贫僧倒更加好奇了!”姚广孝眼中斗志更强了几分。
他是那种遇强越强的性格。
哪怕入村,就遭当头棒喝的巧合,佛心、佛业都差点被毁。
可恰恰激起了他的好奇和斗志。
话罢,提步入村……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投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