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北电最受欢迎教授 (第2/2页)
四年前的《魔女》来势汹汹,凭借半部戏的血腥、疯狂、激爽,就可以杀到豆瓣韩国动作片榜。
这电影不是方方面面都好,但方方面面都透露着一种野性的狂热,在大局破开之后,谁都好奇下一步,诸天神佛该如何拦这天降魔星。
所以《魔女2》出现的最大必要性,就在于给第一部填坑,并且让人再次见证魔女具子允(金多美饰),甚或是导演朴勋政乃至韩国商业电影精准点穴的痛快,然后继续期盼续作。
只可惜,姗姗来迟的《魔女2》忘却了自身的使命,非但没有让故事有足够分量的进阶,反而沦为一部山寨自我的媚俗产物。
它没有提供充足的信息量,也没有展现任何独立成章的勇气甚至骨气,它只是在以一种拖延时间的方式,把自我扯成一部超长预告片,哪怕观众可能因此丧失对后续的期待。而最要命的,是它竟然把《魔女》的剧情,又拖泥带水地讲了一遍。
具子允的故事,始于一场灭绝人性的实验。
孩子们被改造身体,然后根据所获得的超能力分为三六九等。
最优等如她,强大到激起上层恐惧,于是惹来格杀勿论的清算。
逃脱之后,8岁的她依附于寻常家庭,隐姓埋名十年,最终成功策划血流成河的复仇。
《魔女2》也是从实验、失控与逃脱开始,讲述一个内外都与具子允极其相似的女孩,偶遇指向普通生活的姐弟二人,在初尝人间种种情感之后,面对反派阻挠,在激战中碾压对方。
两部电影的起承转合大差不差,关键是,新女主正是具子允的妹妹,而演员却没有金多美横跨两极的演技。
姐姐最后出场那股子邪气,会让人感慨,辛苦看了前面两小时,是否跟自己太过不去。
《魔女》里的反派本身已经非常好笑,一个赛一个地装酷耍帅,不可一世,结果在魔女面前,全是一推就倒的草包。
从商业角度看片中的动作戏,不难发现他们就是不断提供无需情感附着的人肉炮灰,便于女主碾压式地收割,以给观众最大幅度的快感。
越是二元,越是淋漓。
而《魔女2》的坏人显然没有看过《魔女》,不然不敢复制前作毫无意义的拽,结果当然还是被杀得东歪西倒。
更让人捧腹的是一群所谓的上海来客,操着连中国人都要靠字幕才能理解的普通话口音,实在难为主创营造了这种自降身价的国语奇观。
于是,当观众已经没有办法在重合度过高的动作戏,即全片最大卖点里头找到更多肾上腺素涌动的理由,这一系列已经在自贬中失去了招牌。
至于本就糟糕的文戏,在这里完全以摆烂姿态呈现。
《魔女》难免有些拖沓嫌疑,在漫长的前段里拥塞韩国擅长或者说习惯呈现的家庭戏,以及国民接受度极高的选秀、造型文化,算是不时在肃正气氛里添加能够分散注意力、增加感知点的情感基调。
但当反转骤然出现,具子允暴露出长期韬光养晦的机心,电影有了突然生动起来的势头。
特别是养父也一副深明大义的样子,知晓彼此都在以寻常姿态骗对方,顺带骗自己,这动作本身,就很有嚼头,更不用说小女孩超越本身年龄限制的老谋深算与心狠手辣,有多少苦难压抑下的不甘与不屈。
拍过《看见恶魔》与《新世界》等电影的导演朴勋政,对于暗黑系的谋略与杀戮,实在再轻车熟路不过。
我们甚至可以从「魔女」这一称谓里,由个体推导出「魔女」群体之于大众,之于整个韩国的过载属性,为什么这些超群之徒必须杀光,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因为僭越了等级突破的过程,以及底层本该安守的本分。
这与近日被刷屏的二舅相比,可谓截然相反的存在。
在这背后,有韩国影视所频繁透露出的民众这些年对高层、对权威的高度不信任,至少那枪口,也对准过以往。
相关作者不断通过影视作品进行批判,反思,以及展露这些年来过火焦虑的精神疮疤。
但是作为商业片,或着说爽片,《魔女》不需要,可能也没兴趣,提供过多社会隐喻。
只不过,一旦如此,《魔女2》本就苍白的文戏,就更是典型的绣花枕头,而且全绣在了没必要的地方。
比如除却亲情,它还试着探索浪漫爱情的可能性,又比如在群体多样性上,增加几个有记忆点的中国人,以及同性恋者,可惜大多时候,这不过是在驳杂地提供偏离轨道的笑点。
这番错位的着力,几乎让《魔女》大篇幅的乏味都变得精彩起来。
而其实大众最需要的,无非是一个直截了当的爽片,哪怕是个壳子,毕竟在创作力愈发难以突围的当下,做到这点已经堪称不易。
须知韩国许多同类作品,尤其是到了续作,总会因为不见新意的想法太多,冲淡了本身视觉震撼的强度。
能像《罪恶都市2》这样去芜存菁的,实在太少。
更多时候,是《釜山行2:半岛》《王国:北方的阿信》这类续集,以平庸的方式摧毁前作的高度。
观众不再从神经刺激中频频体验人性开蒙,只能在强灌的心灵鸡汤里遍寻三两值得振奋或记挂的菜叶。
有这么多实例在前,《魔女2》的折戟就倍感可惜。
前作打下了大好江山,立下了又一套超能乱斗的动作标杆,再不新奇,起码能在比好莱坞更不惜暴力与血浆的加成下,成就另一套刺激感官的功业,甚至是工业。
在这方面,朴勋政吝啬就吝啬在,为了后续保存实力,就连稍作升级引爆爽感也没到位。
与此同时,《魔女》提前供应的反差效果,已经把源起故事模板做到系列极致。
既然无法超越,《魔女2》再在低洼里试图煽情,就不过是在穷途末路上惺惺作态罢了。
同温层的悲剧,不一定要通过同一对姐妹惊人相似的遭遇来赘述。
全球实验室量产的科学作物,完全可以抛开雷同的拿腔拿调,而从他们为何顺从,为何自相残杀上,做至少有一点点花色的文章。
要是更有野心的话,顺着人体实验的历史,可以深挖总归能与现实对应得起的社会状貌,最终不一定要通向这些年被频繁针砭的政治,反正钱权阴谋下的人性纠纷,可以结合底层生态,产生非常多变的碰撞。
可是这些都没有。
一轮折腾下来,《魔女2》透支了观众对续集的想象空间。
下一部,魔女姐妹不得不展开的联手,必然存在一种恶与非恶甚或是善的对立,而善恶又是因为环境造就,中途可以温吞掉许多文戏,一如最近的《光年正传》。
剧情走向,也无非是摧毁总部,终结实验,获取一些新生机会,就跟《生化危机》《妮基塔》等故事一样,任务推进的速度以及完成率,取决于续集多寡。
具子允作为塑造得有血有肉的角色,人气高涨,特别是在妹妹的映衬下,大概率不会写死,毕竟这要冒着颠覆商业爽片属性的风险,并不划算。
而妹妹作为更多良知的承载体,很可能也不会折煞,毕竟剧情已经很难通过如此俗套的悲情,来重构情感回荡的空间。
一眼望穿的剧情里,打戏恐怕更难实现突破。
观众曾经的高期待,经历过《魔女2》再不大幅调低,也是不太现实。
导演朴勋政本是同类商业片的好手,这次碍于叙述策略,走了过于保守的路线,犯的也是好莱坞《饥饿游戏》等系列电影中段注水的商业毛病。
不过回过头来看,这些年能从好莱坞类型片里迅速吸收养分并且娴熟本地化的,最突出的也就是电影工业水准已在一流水平的韩国了。
好比说积极介入现实改造的政治片《特工》《南山的部长们》,在放开尺度过后,更有直捣黄龙的劲头。
但商业上借鉴得更繁多,更热忱的,则是丧尸片。
《釜山行》是放到好莱坞也毫不逊色的尝试,而Netflix《王国》的推出更能掀起巨浪,随后陆续出现的《甜蜜家园》《僵尸校园》更能把韩国打造成该类型的盛产地。
《魔女》系列自然也有许多影子。
好莱坞多的是这种残酷实验的呈现,而从漫威、DC到《黑袍纠察队》,绝杀型超能力女性的林立,甚或是各式恐怖片、特工片的加成,强化了魔女这一符号的特色和意义。
这类电影很典型的地方在于,看得出明显的美国模式,但是韩国本土的气息如此浓重,几乎是可以另立门户并且迅速开疆扩土的。
很难不联想到几十年前的香港,频繁并迅速师从好莱坞类型片的叙述方式,在动作片、喜剧片等关键领域成为至少是亚洲范畴内的领头者,那时候的蓬勃,并不刻意追求精良,也没时间追求,但是高产同时打响了港星与港片两张名片,于是五十年代末开始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在黄金时期名副其实了。
直至今日,这种影响依然没有消退,但这套急进的学习模式,早已在市场需索中实现了自我调节。
而韩国更像当下的香港,但因为有成熟的工业基础,也因为有自由度的提升与国际声望的累积在相互作用,可以比现下的香港锐进、强悍,特别是,有了这层良性循环在,电影人能够更为自觉地把好莱坞有益于自身的内容给融到镜头表达里去。
这种势头,莫说在亚洲,哪怕是世界范畴内,也几乎是无可匹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