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八十一章 争名

第八十一章 争名

  第八十一章 争名 (第2/2页)
  
  不过总归来说,当教习和仕学馆的毕业生直接当官在待遇上肯定还差了很多。
  
  所以仕子们都更愿意进入仕学馆,仕学馆甚至因此提高了招生门槛:需要功名或者有地位才能入学。普通人嘛,自然也就没有了报名资格。
  
  但丁韪良知道现代大学肯定不能再像以前的太学或者国子监一样,就是为了给朝廷选拔人才用。
  
  大学就该有大学的样子!如果单纯只是为了当官来京师大学堂上学,丁韪良心中是无法接受的。
  
  可惜现在的国情如此,基本上所有的仕子读书就是为了当官。
  
  ——这是千年的传统,思想上的转变比让王伯嘴上改口更加难上百倍。
  
  但是谁能想到,一筹莫展之际,突然冒出来了一个李谕!
  
  大家伙一下发现,原来搞学问搞研究也能扬名立万,而且中国人这不也能学明白科学嘛!
  
  瞬间就给不少学子吃了颗定心丸,也稍稍改变了一下学子们“学而优则仕”的亘古思想。
  
  当然,也只是“稍稍改变”。
  
  好在这么大的基数,有点改变就挺不错,只需多一点点人能来报考师范馆,就是极好的。
  
  丁韪良继续对李谕说:“其实我还有个疑问,不知道你还想不想进入京师大学堂?”
  
  李谕说:“当然啊!总教习何出此问?”
  
  “以你现在的学问与成就,我想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当个学生。”丁韪良诚恳道。
  
  李谕说:“我还是希望有个文凭嘛!就算是想去西方大学深造,也得有个归属。”
  
  李谕的确想把第一学历留在京师大学堂,如果今后他的名字确实可以大放光彩的话,也能提振提振京师大学堂的名气,如此一来,在各方面的好处肯定不言而喻。
  
  李谕想得还是有点深远的,毕竟无法从军从政,这也算是自己可以做的一件好事。
  
  丁韪良微笑道:“既如此,我真心要替京师大学堂感谢你的到来。”
  
  “总教习说重了!”李谕道,“怎么说得上感谢呢!明明是在下的荣幸!”
  
  一个美国人竟然为了大清的第一所近代大学如此费心,李谕应该感谢他才对。
  
  丁韪良道:“像你这样例外的学生,我肯定会格外关照,就像之前李提摩太提到的那样。”
  
  丁韪良果然是个灵活的人,李谕道:“总教习的意思是不是说,可以稍稍放宽一下条件……”
  
  “当然!否则真让李提摩太把你抢去山西大学堂了怎么办。”丁韪良继续笑着说,“你也不用那么死板地每天都去上课,对你没有什么意义,我会尽快帮你取得文凭。只不过期间许多必须的流程肯定要走,就比如说考试。”
  
  李谕拍胸脯说:“总教习放心,我李谕最擅长的就是考试!”
  
  从小学开始都上了十六七年学了,考试对他就像吃饭喝水一般轻松惬意!
  
  丁韪良点头道:“如此便好!”
  
  凡事就怕高兴得太早啊!
  
  .
  
  李谕告辞丁韪良,回到了宅院,看到迎客厅中坐着专使团的唐文治,旁边还有一位年龄五十多岁的老先生。
  
  王伯正在给他们端茶倒水。
  
  唐文治看到李谕后,立刻起身拱手道:“听闻李兄弟回府,特来拜会。”
  
  李谕忙拱手回道:“不知唐兄要来,恕未相迎!”
  
  “没有关系,李兄弟现在是个大红人,忙点是正常的。”
  
  李谕问道:“不知道唐兄今日光临寒舍,有何指教?”
  
  唐文治道:“指教肯定没什么指教,实际上我们今天来,是为了向李兄弟请教。”
  
  李谕和他们在厅中一起落座,问道:“请教?”
  
  唐文治说:“对!贝子爷作为专使,需要将西洋各国的政治、学术、律令等做出记载,还需介绍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考虑日程较长,只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便是眼前这本《英轺日记》。但行程中我等关于科学这一重要方面了解甚少,而李兄弟此次正好与西洋各国优秀的科学领袖们交流,所以我们希望就此环节向您请教。”
  
  “原来是这么回事,当然可以。”李谕爽快回道。
  
  他看了一下桌子上《英轺日记》的初稿,扉页上署名却是“大清专使英国大臣固山贝子衔镇国将军载振”,李谕大体翻了翻,行文也确实是以载振为第一人称口吻。
  
  这本书从1903年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开始,一直流传到了后世,甚至二十一世纪也可以买到,署名作者确实是载振。
  
  李谕并没有看过此书,但只一眼就立刻明白了事情真相:以载振的本事肯定不可能有写出如此深度的书,本书的作者实际上就是眼前的专使团随行参赞唐文治!
  
  唐文治显然是成为了载振的“枪手”。
  
  不过转念一想也倒是可以理解,毕竟载振已经不缺钱了,就是想求名,也可作为他后续的政治资本。
  
  唐文治也不避讳,直接说道:“此书的内容是由我书写,但是写文章我谈不上行家,所以请了沉兄帮忙润色。”
  
  看得出来,唐文治八成就是迫于权威,才代为“捉刀”,他也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为他人做嫁衣。
  
  唐文治把手伸向旁边的老先生:“介绍一下,这位是安徽提学使兼两湖书院主讲沉增植先生。”
  
  李谕起身道:“幸会幸会!”
  
  沉增植道:“小先生不必客气,我对你可是真正的久仰大名,今日一见,确实年少有为!”
  
  沉增植是晚清一位学者、书法家、藏书家,此人后来支持张勋复辟,但思想上在晚清算是比寻常人更为开明的。
  
  他支持维新变法,但是不支持康有为的激进举措,而且二人关系也不好。
  
  康有为曾经写过一本叫做《广艺舟双楫》的近代书法论着,因此在书法界名声大噪。
  
  由于康有为本来的性格使然,声名鹊起后容易心浮气躁、姿态颇为高傲,仿佛自己就是书坛第一。
  
  沉曾植不满于康有为的姿态,直接怒斥:“你再读十年书跟我谈书法还差不多!”
  
  其实后世书协曾经有一段时间还挺推崇康有为的书法作品,李谕看过,但不知道是不是鉴赏水平的问题,真心看不出多好,因为书协推崇的竟然是康有为写的“丑书”……
  
  或许是为了“创新”?
  
  康有为毕竟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本身书法水平确实可以,但偏偏爱其书写的“丑书”,真是一股让人无法形容的滥觞啊。
  
  关于《英轺日记》的科学方面,确实还得李谕动笔,他说:“写文章我自然也不是好手,待我写好后转交先生,也帮忙润色一二。”
  
  沉增植捋着胡子微笑道:“能为大作的出版尽力,是我的荣幸,也好借此机会多开眼看看世界。”
  
  唐文治续道:“李兄弟有时间时行文即可,我们也不是特别着急,其他的一些章节我也并未完稿。”
  
  “唐兄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
  
  “多谢兄弟了!”
  
  李谕说:“不必客气,都是我应该做的。”
  
  李谕肯定会好好写,而且他还要写几篇日记,就言明《英轺日记》的作者其实是唐文治。
  
  不过现在肯定不能公开说出来,以后就等大清没了再发表,也算当个旁证帮助唐文治夺回属于自己的着作权。
  
  唐文治二人走后没多久,李谕刚喝上几口热茶,庆亲王的翻译瑞征也找上了门。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没想到自己刚回来这几天还真就挺忙。
  
  瑞征道:“李大教习,王爷和贝子爷请您去府上吃晚宴。”
  
  李谕没有什么借口回绝,于是答应道:“谢王爷相邀。”
  
  刚进庆亲王府,载振就一脸笑容迎了过来,“李先生终于回来了!让我好生想念啊!”
  
  “贝子爷别来无恙!”
  
  “快快快,阿玛正等着你哪。”
  
  奕劻见到李谕也心情颇佳:“这次多亏小先生,与专使团共同扬我国威,太后可是高兴得很!对了,朝廷为此给你特地下了赏格。瑞征,快拿上来。”
  
  李谕对慈禧高不高兴并不关心,但是赏格确实值得期待。
  
  瑞征一路小跑,端过来一个盘子,上面放着四张500两的银票。
  
  奕劻说:“这是朝廷特旨专门赏给小先生的。”
  
  “谢朝廷恩典。”有钱当然是好事。
  
  一旁的载振说:“两千两是对专使团成员最高的赏格,当然,先生也是实至名归。”
  
  那是必须啊!都是靠本事拿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