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能讲评书的“活字典” (第1/2页)
话唠得热乎,但李来财的脚步却是没有停,说:我劝你收拾完赶紧去,听说今天咱们小学校的赛罕校长给“活字典”送了不少东西,他要卖力多讲两段儿呢……
“我一会儿看看再说吧。来财,你先去吧。”
李来财匆匆走开了,很怕再耽误一会儿,就赶不上“活字典”的评书开场了。
…………
“活字典”何许人也?他在月牙河开书场了吗?
不用问都知道,“活字典”肯定是个江湖绰号,不会是字典成了精啦。他的真实名字叫“格根”,是蒙古语,和“树根”啊“葛根”的都没关系,汉语的意思就是“明朗”。格根的年龄并不大,刚刚而立,可是他的外号却非常响亮,十里八乡绝对是鼎鼎大名。这么说吧,有人可能不知道哈达公社的书记姓甚名谁,但没有不知道“活字典”的。他是月牙河小学的一名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小三门儿”中的音乐。
格根这人有“三绝”,第一绝就是没有不认识的字,这其中当然包括蒙古文字。不管多难、多生僻的字,他搭上一眼立即说出读音、字义,不信就查字典吧,半点儿不差。所以,才有了“活字典”的“雅号”。这么说吧,不管是谁,有不认识的汉字就去找他,肯定都认识,而且能解释得头头是道,就像“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之类问题,对格根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他比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孔乙己”可厉害多了,简直就是“孔甲己”。当然,格根对蒙古文同样颇有研究。格根的家里最多的书就是各种各样、各类版本的字典了,而且都让他“吃”透了,倒背如流有些夸张了,正着背肯定能背得下来。
格根的第二绝就是在音乐上,主要是在马头琴上很有造诣。不但拉琴远近闻名,做琴还是把好手呢。
格根的第三绝就是讲故事、说评书了,什么事儿通过他的嘴讲述出来,那就生动,就跌宕起伏,就吸引人。
“活字典”家没有开设书场,更不会收取门票,谁都可以来,随便听。后来,时间长了,有些人就不好意思白听啦,随手带点儿瓜果梨桃、“小烧儿”酒或“毛嗑儿”瓜子之类的礼物。开始“活字典”还不收呢,后来给的人多了,客气不过来,加之他的媳妇马明艳喜欢“这口儿”,便顺其自然了。
“活字典”虽然没达到恃才傲物的程度,绝对是自恃清高的。他给大家讲故事、说评书完全不是为了“收礼”,首先是自己图个乐儿,然后能给大家解解闷儿,再顺便传播一下自己的思想,教化乡邻。但是,马明艳不这么想,这么多人都来我家,费水费电的,一天多扫好几回地还费笤帚呢。所以,如果有某个人时间长了总空着手来,她就不是好眼神瞅人家,直到把对方瞅毛喽,瞅得“良心发现”了,下次再来就带些东西了。如果还不开窍儿,那好吧,往往在“活字典”讲到最有劲儿的地方,马明艳就勤快地扫起地来,弄得满屋尘土飞扬。“活字典”在外人面前很给妻子面子,嘴上不说,心里会犯嘀咕,讲评书就少了几分激情,影响了大家听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