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变化 (第1/2页)
京师。
由于扩大外城,到处都是忙碌的工人。
若是以前,这样的大工程肯定是要发派徭役的,可到了裕王殿下的手中,就成了给银子干活。
一度造成,京城周边的用人短缺。
虽然来京城讨生活的人,也因为传出去的消息,来得颇多,可在朱载坖连续开办了两个厂子,然后扩建了几个工坊之后。
人员又短缺了。
一时之间,京师仿佛成了一个可以随便捡钱的宝地。
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做事。
这一天,京城又来了一位年轻人。
年轻人头上戴着秀才的头巾,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左顾右盼。
性情显得还颇为孤傲,然而仔细去看的话,又有些郁郁寡欢。
很是矛盾。
他叫徐渭,字文清,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观桥大乘庵东(今属浙江绍兴)一个趋向衰落的大家族。
自父亲去世之后,十岁时,徐渭的生母又被苗氏逐出家门,骨肉分离,对他而言刺激颇深。徐渭十四岁时,苗夫人去世,徐渭随长兄徐淮生活。二人年龄相差三十多岁,又缺乏手足之情,相处得不甚愉快。
二十时为诸生,但屡次参加乡试,均不得中。
二十一岁的徐渭入赘绍兴富户潘氏,并随任典史的岳父潘克敬游宦阳江(今属广东),协助办理公文,对官场情况开始有所了解。不久,他又返回山阴,参加乡试,往返于浙粤两地。
后来听到一则传言。
说是只要给裕王殿下做事,就能增加中举的机会。
他决定前来试一试。
今年已经二十四岁了,他觉得自己再也经不起蹉跎。
朝中无人做官,家中财产又被豪绅无赖觊觎,若不挣扎一下,怕对不起列祖列宗,更对不起如今身体不大好的潘氏。
京师他没有来过。
只听说有多么的繁华,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外城的扩建已经可见雏形。
越是往里面走,已经修建好的房屋街道和商铺就越多。
“小二,定间客房。”
很快徐渭就找到了一处,看起来客人不是很多的客栈。
店小二还未曾开口,客人已经说出了需求。
“客官里边请,需不需要用餐?”
“不用。”
徐渭熟练地在柜台交了银子,就被店小二带着往楼上走去。
“向你打听个事。”
顺手又给出了三枚铜板。
店小二立刻眉开眼笑。
“客官您请说。”
连说话的语气都恭敬了许多。
“不知锦衣卫千户沈炼,沈大人家往哪边走?”
小二笑得更开心了,他就喜欢这些向他打听沈大人家的秀才们。
通常都很大方。
即便是自己啃馒头,都得给打赏钱。
而且问的还都不是秘密。
“沿着那条街,往前一直走,有一座二进的院子,旁边的柱子上刻着‘书剑’二字,就是沈大人的家。”
熟练的回答,让徐渭颇为侧目。
“原来京城的店小二,都要读书的吗?”
感叹的话语刚落,店小二耳尖地刚好听到。
嘿嘿一笑道:“小的那懂得读书识字,都是听别人说的,也就渐渐地记下了。”
“你是说,找沈大人的人很多了?”
“那是自然,都是像你一样的秀才,对了,你隔壁客房住着的,就是昨天来求见沈大人的,到现在都还没有进到沈府的大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