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老朱的分析!从未想过的另一面! (第2/2页)
这些人也算是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什么就一定要杀呢?
朱允熞虽然明白,若不杀,则一定要设法压服他们,否则,就是后患无穷。
但他本能反感这般大规模的杀戮。
特别是在这些人也并没有什么大的过失的情况下。
“皇爷爷,孙儿还是觉得,没必要大肆杀戮?”
“哦?”朱元璋微微有些意外,看向朱允熞。
以前他觉得朱允熞太过于心慈手软,逼他去杀人。
但经历了处理泉州蒲氏后人的事,老朱也清楚,朱允熞早已脱胎换骨,不再如从前一般畏手畏脚。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不用杀他们,收服他们呢?”老朱问道。
朱允熞心中早有算计,当即说道:“皇爷爷看过我造的燧发枪了,孙儿想以此为基础,训练新军。”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有点忐忑不安。
制度要与科学制度的进步相匹配。
这一点,十分重要。
故而,后世鸦片战争后,大清引入了西方的枪支大炮,却仍然没有能改变军力落后的局面。
以致于在甲午战争中,现出原形。
在此之后,大清才开始训练新军,成为军队近代化的开端。
虽然后来新军演变成北洋军阀,成了大清的掘墓人。
但凭心而论,新军的战力,不是原来的旧式军队能比的。
当时新练出的新军,可以将大清其他军队,随便吊起来打。
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朱允熞心中,早就有了蓝图。
他既然来执掌大明,就要让大明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大航海时代即将来临,大明要抢先一步。
这时候,革新军制,就非常重要。
否则,就凭大明现在的旧式卫所军,就算拿上最先进的燧发枪,也发挥不出其真正的威力。
新军要重新编制,重新训练,成为大明军队的中流砥柱。
如此一来,自然也不用再去杀那些武将勋贵功臣了。
但让朱允熞不安的是,大明的军制,都是老朱一手制定的。
老朱的能力,自是没得说。
他制定的卫所制度,以耕养战,朝廷几乎不用出什么银子养军队,又能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这有其先进强大的一面。
甚至可以说是天才的想法。
有明一朝,哪怕是后期卫所兵日渐衰败,但也勉强扛起了守卫大明的责任。
否则,大明也不会有两百多年的国祚。
老朱同样也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他决定的事情,不会轻易听别人的意见改变。
卫所制是老朱定下的。
现在建议训练新军,老朱会同意吗?
会不会因此而生气呢?
朱允熞心中并没有底,故而才会感到忐忑不安。
不过,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朱元璋并没有生气。
反而以一种颇为感兴趣的态度,追问道:“你且说说,准备如何训练新军呢?”
朱允熞见老朱没有生气,心中顿时安定了一大半。
“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武器的革新,燧发枪还有很大的改造空间,可以进一步的改造。”
“这需要建立新式的工坊,改进枪支,比如制作定装弹,将其改装成后装枪,如果可以的话,甚至还可以改进枪管,制作线膛枪。”
他胸中早有成竹,当即便说了出来。
这些名词,老朱显然是丝毫也不懂的,脸露疑惑不解之色。
但又隐约带着几分赞赏。
朱允熞之前做的事情,以及他制作的燧发枪,给老朱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也对他在这方面的才能,极为信任。
“嗯,那第二个方面呢?”老朱问道。
朱允熞也明白,此时和老朱说如何造枪,改造枪,他肯定不懂,重点还是谈军制和训练。
“其二就是军制改变,军队训练的改变,军队思想的塑造。”
他说道:“孙儿想建立一所专门的军事学堂,培养新式军官。”
“同时也教他们如何训练新军,如何带兵打仗。”
后世的黄埔军校,至少在早期军事人才的培养上,是极为成功的。
否则,也不能以学生兵为基础,打败北洋军阀,取得北伐的胜利。
现在朱允熞要建设新军,他首先想到的,也是建立军事学校。
一方面,这是培养军事人才的需要。
另一方面,一旦建立起这样的学校,他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培养一大批忠于自己的嫡系军官,从而牢牢掌控军队。
这些与造枪不一样,老朱一听就明白了。
他摸了摸胡须,笑道:“建立专门的军事学堂,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若是可以的话,由你来担任这个学堂山长,就最好不过了。”
“只是,熞儿,你懂怎么练兵打仗吗?”
老朱笑问道。
带兵打仗可不比写诗作词,朱允熞还是一个孩子,从来没有在沙场历练过,他怎么可能懂这些呢?
故而,老朱才出言质疑。
朱允熞颇为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道:“皇爷爷,对于练兵打仗,我还是懂一点点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