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一百五十四章 苏州萧条之因

第一百五十四章 苏州萧条之因

  第一百五十四章 苏州萧条之因 (第2/2页)
  
  刘翰墨叹息了一声,又道:“可本朝与前朝不同,前朝对商贸不加限制,甚或鼓励。而本朝重农抑商,且禁绝海贸,严厉远甚前朝,苏州的商贸便也渐渐不行。”
  
  “在此之前,也不过是勉力支撑。”
  
  朱允熞笑道:“刘大人所说的这些,与孤似乎并无关系啊?”
  
  他心中疑惑。
  
  自己提议开海禁,对苏州只有好处。
  
  至于加征商税,虽然会暂时加重商户的开支,却绝不至于让他们破产。
  
  而以税证的名义,放开经商资格,更是只会促进商业的繁荣。
  
  刘翰墨行礼道:“太孙殿下经天纬地之才,文有诗词可传千古,武则统千军所向披靡,在朝堂所给的几条建议,也皆切中要害。”
  
  “加征商税虽非让商户收入减少,但目光放长远一点,便知此策可使经商更稳定。”
  
  “况且太孙殿下又制定了发票制,税证制。”
  
  “一方面是放开了寻常百姓经商的门槛,打破了商户的垄断。”
  
  “另一方面,又杜绝了各地官府重复收税的问题。”
  
  “老实说,商户们的实际税赋未见得增加,也许还有减少。”
  
  在此之前,大明的税赋虽然很低,可征收却十分混乱。
  
  地方官府到处设卡收税。
  
  每过一个地方,就可能被收一次。
  
  看似很轻的税,便变得重。
  
  实际上,这些地方官府收的“过路商税”,大多数都没有进入大明国库。
  
  若说全部贪污了,那也不是。
  
  老朱反贪严厉,洪武年间的官员,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只是收过路商税这件事本身,就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力。
  
  而收上钱之后,地方官府便拿着这笔钱,去聘请更多的人,做这事,做那事。
  
  甭管有没有用。
  
  任何官府,都是倾向于不断的扩充衙门和机构的。
  
  没有事做就找点事。
  
  各种文件,开会,点卯……
  
  何况,人浮于事,也是惯例。
  
  即令后世科技文明时代,地方官府的扩充倾向,也是难以抑制的。
  
  朝廷必须通过强制限定编制名额,通过一道又一道行政命令,责令地方官府不断裁员,减员……
  
  仍然只是勉强控制住官僚机构不拼命膨胀而已。
  
  若是朝廷不强制管着,放开口子的话,很多地方官府能迅速将编制人员扩充几倍,几十倍。
  
  家家户户吃公家饭,也不是笑话。
  
  至于怎么养,养不养得起……寅吃卯粮,先混着再说。
  
  真要擦屁股,那也是下一任主政官员的事。
  
  大明的编制,可没有后世管制那么严。
  
  官员上任都是自己带人。
  
  而县衙府衙的人员聘任,基本上主政官员一个人说了算。
  
  如此一来,收到钱之后,衙门办各种杂事的人数,便相应的增加许多。
  
  银子都花出去了,朝廷却没有收到一分。
  
  发票制度建立,按票收税,杜绝地方官府重复征收,对很多中小商户来说,实际上是减轻了负担。
  
  真正加重负担的,也就是那些巨贾豪商。
  
  因为他们往往与权贵勾结,或者干脆就是权贵的家人奴婢。
  
  在此之前,地方官府也不敢向他们重复征税。
  
  故而,朝廷中有权有势的官员,才会对朱允熞提出的改革税制,加征商税之事那么不满。
  
  毕竟,牵涉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
  
  刘翰墨道:“除了少数巨贾豪商,苏州的中小商户,寻常百姓,都对太孙殿下的建议赞不绝口。”
  
  “开放海禁,更是让大家欢欣鼓舞。”
  
  朱允熞不解道:“依你这般说,苏州应该因孤而繁荣才对,却又为何因孤而萧条呢?”
  
  刘翰墨神色黯然,深吸了一口气,道:“太孙殿下想必还记得吴忘庚之事?”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