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原则文学 > 长安好 > 314 别演了(六千字大章补更)

314 别演了(六千字大章补更)

  314 别演了(六千字大章补更) (第1/2页)
  
  常岁宁送郑潮离开,元祥带人不远不近地跟着,方便二人说话。
  
  此地为崔璟临时办公之所,人员简单但防守森严,一路除了巡逻的玄策军外,再未见其他身影。
  
  郑潮向常岁宁道了谢。
  
  世人皆知是他「大义灭亲」杀了郑济,但无人知晓,这一切要从这位宁远将军与令安一同出现在他面前,她问出的那句「郑先生会杀人吗」开始说起。
  
  从那时起,郑氏族人及洛阳士族后人的存亡命运才得以改变。
  
  「将军此恩,郑某此生铭记。」郑潮在一条青石小径上向常岁宁抬手施礼:「日后宁远将军如有用得上郑某之处,郑某绝无推辞。」
  
  常岁宁将人虚扶起,面上带笑:「郑先生客气了。」
  
  客气归客气,但她真的太喜欢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客气了。
  
  纵观前尘,凡是与她说出「如有能用得上某之处」这句话的人,抱着不宜辜负的心思,她多多少少都用上了。
  
  她毕生致力于与人结善缘,究其根本动机,便在此处了。
  
  对上少女眼中真切的笑意,已经立夏的正午时分,郑潮却无端觉得后颈有一丝丝发凉。
  
  他下意识地便问:「此地事了,不知宁远将军接下来要去往何处?」
  
  常岁宁继续往前走去,边答:「不日将奉旨回江都与家父会合,清剿徐正业在江南各处的余党。」
  
  这本是水灾出现前便定下的计划,只是因为这场水灾而耽搁了。
  
  徐正业的残部不仅在江都扬州,还分散在金陵江宁等地,当初常岁宁与肖旻带兵设伏于汴水,给常阔留下的兵力并不多,且此次水灾多少也影响了江南一带,故而江南之地的收复尚未能完成。
  
  「徐正业已死,中原与之勾结的士族也已流散,平定江南,不过是早晚之事……」郑潮道:「只是经此一难,江南之地受创严重,不知是否还能恢复到从前模样了。」
  
  也不知这纷乱的世道,接下来是否会留给江南喘息养伤的机会。
  
  徐正业起事之初,第一刀便落在江都扬州,故而扬州的官员大多遭徐正业所屠,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刺史等职位皆空悬——
  
  此刻的扬州如重伤的巨人,巨人虚弱之际,总是更容易遭来欲趁虚而入的兽群觊觎。
  
  故而在郑潮看来,待收服扬州之后,由何人来接任这些要职,其人是否有重建这片土地之心,能否有守得住这片土地的能力,这对遍体鳞伤的江南来说至关重要。
  
  郑潮拿感慨的语气,说起记忆中的江南,那里四季如画,繁荣安定,文气昌盛。
  
  他最后道:「郑某少时记忆中,最向往喜欢的去处,便是江南了。」
  
  常岁宁微转头,看向江南所在方向,含笑道:「我也很喜欢那里。」
  
  少女的语气很随意,但却带给郑潮一种她口中的「喜欢」,和他口中的「喜欢」,完全是两种意思的感觉。
  
  郑潮下意识地看向常岁宁,见她神态,这种感觉愈发强烈了。
  
  他的喜欢,是「此物甚妙,我很喜欢」的喜欢。
  
  而她的喜欢,更像是……「此物甚妙,我很想要」的喜欢。
  
  这个微妙的感知让郑潮心中响起了一声警钟。
  
  此刻,又听对方道:「日后如若江南恢复安定,郑先生可前去讲学作客,届时我来招待先生。」
  
  作客?
  
  招待?
  
  这分明是主人家的口吻吧?是吧?
  
  郑潮心中的警钟「咚咚咚咚」敲得太快,已经开始冒火花了。
  
  若说方才她还只是「想要此物」,此刻这句话则像是拎了只麻袋,已经开始把东
  
  西往麻袋里填了!
  
  见他不说话,常岁宁看过去:「郑先生?」
  
  郑潮内心打了个激灵,回过神来,露出一个笑:「……郑某必不失约。」
  
  常岁宁也与他一笑。
  
  四目相对,郑潮心思百转,忽然想到方才在外甥房中见到的那位常家郎君……难道说,常家也有在这乱世之中分一杯羹的心思?
  
  可这位宁远将军看似行事张扬,却绝非粗心大意之人,若果真有此心思,为何要透露给他呢?
  
  是想事先铺垫一下,日后方便拉他入伙?
  
  郑潮疑心间,只听身侧之人拿谈论天气的语气问道:「之后天下大势,先生如何看待?」
  
  她的语气寻常到,好似在问「你猜明日是晴是雨」。
  
  刚保住一条小命,还未捂得很热的郑潮,抄着衣袖下意识地看了眼左右,才敢叹息一声,道:「……乱势已起,而当今圣人只顾守权,行事激进……自然,天子弄权,从不为错,圣人以外姓女子之身称帝,若无激烈果决之手段,不足以稳固皇位。」
  
  「然而,天子只顾弄权,又有何人来守天下太平之道。」
  
  圣人自登基之初,即在以镇压为目的,不停地清洗异己,斩杀不易掌控的藩王武将,以真真假假的罪名屠杀宗亲,斡旋于诸方权势斗争之中,一切政令皆以稳固皇权为先。为固皇位,她做了能做的一切。而此等手段之下,利弊都很明显。
  
  利在于,她的的确确稳居皇位足足十三载,如此局势下,纵换作李氏血脉也未必做得到。面对政治斗争,她警醒且果决,在郑潮看来,这是值得钦佩的。
  
  而弊端则在于,其诸多举措之下埋藏的隐患,注定终有爆发之日。
  
  其拔除士族根基之举,则在加剧这场爆发。
  
  郑潮心中忧虑:「所谓士族之乱,只是其一……道州有农者起义,各地藩王早有异心,更有异族虎视眈眈。」
  
  但只是这其中之一的士族之乱,已让朝廷焦头烂额,各处空缺难以接手,各地反扑难以平息善后,以致政令难通了。
  
  政令不通,便如洪水堵塞,随着累积,终有冲垮堤坝之危。
  
  郑潮摇了摇头,沉疴难愈,大势所趋,或许已非那位帝王之力可以扭转,他并不看好接下来的局势。
  
  「如若天下必将破乱,便只盼着破后而立,可有人尽快将此乱势聚合,使天下归心,救这天下百姓于水火。」郑潮真心实意地道。
  
  于百姓而言,这江山是谁的不重要,百姓能过上安定的日子才重要。
  
  而今,他也只是这芸芸众生百姓之一而已。
  
  听得此肺腑之言,常岁宁口中之言也愈发大胆:「可使天下归心者,郑先生心目中可有人选?」
  
  元祥等人在后方八步开外处,二人所谈话题固然危险,声音却很低,常岁宁松弛的语气之下,是确保无人可窥听的警惕。
  
  郑潮笑了一下,摇头:「郑某困于荥阳已久,无识人之机,不敢妄断。」
  
  常岁宁也笑了笑:「那先生此番讲学游历,便是个好机会了。」
  
  郑潮连道:「……宁远将军慎言,郑某只是游历而已。」
  
  让人误会他是那等专程去择主造反的货色,那还得了?
  
  「郑先生不必恐慌,此言不会有第三人知晓。」常岁宁道:「我只是想拜托先生一件事,如若先生果真得遇可使天下归心之人,也烦请知会我一声。」
  
  郑潮心中又开始敲鼓。
  
  知会她,她想作甚?
  
  投奔扶持?
  
  还是……把人趁早杀了?
  
  这个问题过于刺激,但郑潮旋即觉得考虑这个为时过早,
  
  或许更值得思考的是,若是没有那么一个人出现呢?
  
  常岁宁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现下所能喊得上名号的,似乎都不太行啊。
  
  或是如太子李智,能力不行,不足以执掌大权;或是如那些在背后操纵风云,唯恐天下不乱的大手,品德不行,不足以臣民交付忠心;或是还未来得及占下一席之地的,根基不行,不足以在江山毁于外族之手前力挽内部狂澜。
  
  既然大家都不太行,暂时没她喜欢的,不值得将大盛江山与苍生黎民悉数托付,那她可就要认真考虑一下其他可能了。
  
  郑潮拿不准她口中的「知会一声」是怎么个意思,但也还是应了下来。
  
  这个话题让他感觉越来越危险,于是及时岔开了:「对了,郑某这里有一封信,需转交给宁远将军。」
  
  郑潮说话间,将手探入衣襟内,却先摸出了几张银票来,面色赧然一瞬,没办法,外甥给的太多了,他回头得找个包袱来装。
  
  如此翻找了片刻,郑潮才将一封书信取出,交给常岁宁。
  
  信是郑潮离开郑家后,在来此处的路上拿到的,送信之人自洛阳而来。
  
  是元淼的道谢信——此前常岁宁救下的那个士族逃犯小姑娘。
  
  元淼的祖父与父母,皆先后死在了牢中,她在信上庆幸自己的弟弟虽断了一指,好在侥幸活了下来。她和弟弟及元氏族人也即将被遣离洛阳,因而无法当面向常岁宁道谢,只盼日后有机会相见,再报答这份恩情。
  
  当晚常岁宁与崔璟,同郑潮商议计划时,元淼始终在旁,别人不知,但她很清楚自己和元家欠下了当晚那三人一份怎样的恩情。
  
  这三人,一个被唾骂,一个被除族,一个不被人知晓做了什么。
  
  但她会记得,她也会告诉她的弟弟,他们会永远铭记。
  
  看罢书信末尾的「后会有期」四字,常岁宁将信收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