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胡萝卜加大棒 (第1/2页)
听了陈雨的话,几千人顿时议论起来,一片嗡嗡声。
“不过你们放心,本官对这些田的权属,自有安排。在开荒初期,本官决定成立集体农庄,所有的田亩,都归集体所有,农具和耕牛都由农庄提供,你们只要干活,就能分得足够的口粮和工钱,别说养活自己一个人,成家立业后,养活一家人也毫无问题。本官还可以承诺,连续耕种十五年以后,就可以按照人头分给一定数量的田亩,并颁发田契,到时候缴纳赋税就可以了,而且可以保证,赋税合理,绝不会高于大明本土的正常水准,火耗、浮收通通没有。”
这个重磅炸弹一出,所有人都激动起来。
连续耕种十五年,就能得到田亩的产权,还能有田契,这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征收的赋税不加火耗、浮收之类,这就解决了他们未来的后顾之忧——要知道,通常这些巧立名目的项目,总和实际超过了赋税本身,是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陈雨耐心地等待人群平静下来之后,继续说:“另外,你们还有一个渠道可以更快的达到分田的目的,就是当兵。只要加入本官麾下的军队,除了每月领取优厚的饷银,若能立下战功,不必等到十五年之后,就能按军功的大小,分得一定数量的田亩。这样的安排,你们是否愿意?”
这话说得很明白:不想当兵就种田,温饱无忧;想早日获得属于自己的田亩,就选择当兵,不仅分田,还有丰厚的饷银,富贵险中求。这样的条件,对于吃了不少苦的辽民来说,实在是相当优厚了。在辽东给鞑子做包衣奴才,被鞭子和刀子逼着干活,累死累活,除了一点可怜的口粮勉强果腹之外,什么都没有。
当下就有人争先恐后地举手高喊:“大人宅心仁厚,我们愿意!”
这种情绪很快蔓延开来,几乎所有人都跟着喊:“我们愿意!”
陈雨满意地笑了。他设计集体农庄的形式,就是为了适应这种白手起家的垦荒屯田,用集体所有、集体劳作的方式,开垦出足够数量的良田,让铁山成为吸纳收容辽东汉民的大本营,打造一个粮仓和预备兵员的根据地。只要几年的时间,他就能依托铁山,获得足够的粮食储备,并扩编一支强大的军队,而这些,在处处受限的威海卫,是无法做到的。
至于十五年之后把农庄的田亩都分给这些人,可以成为引导他们积极劳作的目标,而且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坏处,这么长的时间,只要不出意外,制霸全国足够了,天下都是自己的了,这些地又算得了什么。
经过码头讲话,几千青壮明白了此行的目的,情绪高涨,以三百人为单位,在战兵的引导下分批出发,在村庄之外的荒地选择有水源的地方作为聚居点,砍伐树木搭建临时的窝棚,等待分配农具和耕牛,开启自己新的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