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问询南来北往的客(五) (第2/2页)
郭长有这次回就不想往外走了,可是村里人却不答应,总有人上门说:“长有,别在家呆着啦,出去帮我们生钱去吧。”
“你媳妇孩子有我们照应着,放心去吧!”
“要不这一冬一春你先出去,来年挂锄时再回来,我们帮你家盖房子。”
这些劝说,在寒冷的冬天里毫无效果,郭长有已经一点点喜欢上了这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快活日子。然而,春风乍起,春雨过后,杏花桃花次第开放的时候,郭长有的心也像眼前的黑土地一样,开始长出绿草来。这次他没有丢下张字条偷偷摸摸地离家出走,而是跟老婆孩子告了别,甚至连小雪也抱了抱亲了亲,才揣着乡亲们一家一户凑的本钱上路了,因为有上次的收益,这次带去的钱更多。
这一去便再无消息。
春耕过了,三遍地也锄完了,男女劳动力都挂锄休息了,陆陆续续有人来郭家询问长有啥时回来?什么时候准备动土盖房?袁庆芬其实比哪个都心急,而此时,她知道自己必须稳住神儿,因为大家来可不是专为询问她家盖房之事,而是关心他们投出去的本钱能赚多少。她这时如果一慌神儿,大家心里不就更紧张了么。
母亲总是催促立春去大队看看有没有父亲的信来,每次收获的都是失望。后来立春只好敷衍母亲,明明没去大队部,却谎称没有来信,连她也确信,不会有信来了。
过了一年,两年,已经第三年了,郭长有依旧杳无音信。乡亲们等得实在不耐烦,说不指着挣了,能回来个本儿就行啊,这个说缺钱等着给儿子娶媳妇,那个说用钱给媳妇看病,袁庆芬不得不依照郭长有留下的小本本上记下的数字,给大家返钱。郭长有留给她准备盖房的钱都支出去了,也只还上了不到一半儿。
那个时期,关于郭长有的传闻很多。有说他倒腾买卖赔了钱还不上,没脸回来了。有说在外地跟人打架被人打死了。有说他骗了人家的钱,被判刑关进了监狱。也有说他家外有家,躲在另一处温柔乡里不肯挪窝了……总之,郭长有丢下老婆孩子,欠下一屁股债,人间蒸发了。
这一年,上河村分田到户,郭家分了十几亩地。这时候,袁庆芬却病倒了,一病不起,又是像那年一样,面颊潮红,咳嗽不止,还咳血。多亏孩子们的铁蛋儿舅舅帮着,才勉强把地给种上,而铁蛋儿舅舅也有他的一家子人需要养活呀。15岁的郭立春小学一毕业就下田劳动了,13岁的弟弟郭芒种和12岁的弟弟郭夏至也很快成了好帮手,连10岁的立秋和8岁的立冬也能带小妹妹,做饭喂猪喂鸡了。
这年冬天,田野里的庄稼都收仓入库,过了元旦,眼见就要来到春节,如果郭长有能回来,这个时候应该回了,因为再无田里的农活儿可做,他不必为自己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感到惭愧。可是,外边的柴门依然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雪簌簌地下着。
“叫爸爸呀,叫爸爸”,袁庆芬耳边总有这样的声音传来。
“嗡嗡”,是“唤头”在拨响……
“立春,你出门看看,是不是你爸回来了。”袁庆芬说话的声音已经极其微弱。
“妈,哪有什么爸爸,是一只野猫叫春呢。”立春回答。
袁庆芬眼中涌出两行泪,又是一阵猛咳,一大口鲜红的血吐出。
“立春儿,长大,找回你爸爸……”袁庆芬一句话还没有说完,便垂下头,再没有醒来。
这个家,爸爸不知所踪,妈妈撒手人寰,15岁的姐姐带着肩挨着肩的4个弟弟和只有3岁的妹妹,这日子该怎么过呀?
有好心人说:“立春,把小雪送人吧,寻个好人家,也是一条出路。”
立春和4个弟弟都不答应,说怎么的也要把小妹养大。
立春的太姥姥在她妈妈生立冬那年去世了,姥爷袁兴武半身不遂瘫在炕上,姥姥去年也病逝了。铁蛋儿舅妈放出话来:“袁庆铁,咱自己家也两个孩子了,老郭家那一窝子咱可招惹不起,那就是个无底洞!”
虽然家里有力气活儿也还会找铁蛋儿舅舅来帮忙,但更多的时候,立春都反复告诉弟弟们:“咱爸妈不要咱了,咱谁也别指望,要活命,就得自食其力。”自食其力这个词她是跟太姥姥学的,小时候太姥姥总教育她人活在世上要自食其力,所以她牢牢地记在心里。
母亲去世后,立春带着5个弟弟妹妹春种、秋收。打点弟弟们上学后,她要把小雪带到地里干活。弟弟们放学后做饭的做饭,带小妹妹的带小妹妹,6个孩子按照每个人的角色分工有条不紊地生活着,一天天长大成人。
留够口粮,剩下的粮食卖掉后,如果有上门讨债的,立春会像母亲活着的时候一样,拿出爸爸留下的小本子,按钱数还给人家,然后把这家人的名字用圆珠笔划掉。实在没有钱时,就客气地跟人家说:“现在手头钱真不够,等凑够了一定给送过去。”
那些心地善良的乡亲,常常叹一口气说:“虽说人死账不烂,可是看老郭家那几个可怜的孩子,驴年马月能还上这笔债呀!罢罢罢,自认倒霉吧,能还就还,还不上就算了。”
82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