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践祚 (第2/2页)
“走,咱们入城!”
“好,先入城再说!”张飞笑道。
……
张恒让张飞率军先行前往雒阳的同时,却又写了一封信给长安。
确切来说,是给朝中所有人。
这是张恒以自己封丘侯和骠骑将军的身份写的,言辞就正式多了。
大概意思就是,雒阳乃是光武立国时便定下来的都城,数百年人杰地灵,更是天下之中。
而昔年天子西迁长安,却是不合时宜的操作。
如今刘备要践祚登基,也是在雒阳进行,还请朝廷百官前来雒阳朝拜。
这封信,不仅表明了刘备集团的态度,更是隐隐有否认刘协合法性的意图。
书信传到长安,朝廷百官自然大为不满,甚至有人愤怒咆哮。
朝廷都还没同意刘备称帝呢,他居然敢独断专行。
你要是来长安,我们也就半推半就了。可你居然去雒阳,让我们连个迎立之功也捞不着,那就太过分了!
不行,坚决不能惯着他!
这次,连皇甫嵩和刘虞也压不住了,只得相视苦笑。
他们何尝不明白张恒的心思,却认为张恒不该这么做。
眼下的节骨眼上,尽快称帝才是最重要的,何必节外生枝。
但张恒却不这么认为。
作为三兴汉室的开国皇帝,刘备立国的合法性哪怕弱了那么一点,都有可能会被人诟病,可不能马虎。
就算长安百官最后不来,张恒也可以用徐州班底,直接在建立一个朝廷。
这天下,缺了谁都能转!
都城在自己手中,刘备又是正儿八经的宗室身份。袁术灭亡之后,传国玉玺也拿了回来。
刘备一旦称帝,天下人会认可刘备这个皇帝,还是认可长安那个连天子都没有的朝廷呢?
答案不言自明!
不过,这还不够。
刘备率大军入城之后,登基大典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
十多天之后,第一批徐州官员也到了。
至此,朝廷运转的班底算是有了。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十一月底。
可长安那边,却好像和刘备杠上了,就是不来雒阳拜见。
正当刘备有些不爽,准备延迟登基大典时。张恒却站了出来,表示登基大典不用延期,照常进行就好。
然后,张恒便使出了他的后手。
腊月的第一天,数百封劝进书信分成两份,一份送到了刘备的案头,另一份却送进了长安。
众所周知,东汉是一个神奇的朝代。
它的神奇不仅体现在皇帝层面,更是体现在玄学层面。
自董仲舒用自己自创的天人感应理论,调教了孔子的思想之后,儒家就变了味道。
原本的儒家,讲修身,讲治国,讲平天下,现在却又多了一条——它还讲玄学!
有了董仲舒打基础,再加上刘秀的谶纬当国,东汉一朝便流行着灾异、谶纬等虚无缥缈的东西。
说是信仰也好,手段也罢,反正目前大家都认可这玩意儿。
所以,张恒决定用魔法打败魔法。
长安的那些家伙,你们不是不想承认刘备这个天子嘛。
那好,也不需要你们承认,只要上天承认就行。
这三百多封书信,分别来自三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部分,便是以张恒为首的刘备麾下百官。
这些人还算正常,从讲道理,摆事实的层面告诉天下,刘备是最合适当天子的人选。
参考这些年徐州的政绩和战绩,除了刘备之外,其他人可肩负不起这天下。
最后众人表示,如今天子驾崩,天下乃危急存亡之秋,需得德高望重之人站出来匡扶天下。
除了刘备,其他人我们都不认。
若是你们强行立其他人为天子,我们这些大汉忠臣,自然是不敢有什么不满的。
但就怕我们手中的士卒会群情激奋,到时候他们会不会提刀上洛,与诸公痛陈利害,我们可就不知道了。
第二部分,则是郑玄、蔡邕为首的,世间最德高望重的一批大儒。
受天人感应影响,凡是饱学鸿儒,必然要和神神叨叨的东西挂点勾。
这些人直接从高祖立国,承载天命说起,一直讲到了光武中兴,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五德轮转,又逢天地大终,理当更受命于天。
而刘备,便是那个能够再次承接天命之人!
一句话,谁不同意刘备称帝,谁就是逆天行事!
至于最后一部分,则是来自民间的乡野遗贤,那些始终不愿出仕的隐者。
可别小看这些人,对于淡泊名利的高尚贤者,世人总是欣赏的。
这些人无论身处何处,往往能代表当地的民心。
诸如管宁,邴原、焦先、胡昭这些人,可都是品行高洁,安贫乐道之人。
这些人的上书,就不是张恒能指使的了,而是发自内心。
刘备治下这些年的情况,他们可是有目共睹,如今刘备要登基称帝,这些人自然极力赞同。
张恒这三招,第一招是武力威胁,第二招是天命压迫,最后一招则是民心劝导,可谓一招比一招狠,一招比一招重!
长安朝廷收到书信之后,立刻便有人开始动摇了。
胆小怯懦者,畏惧刘备大军。
醉心儒学者,担心天命轮转。
品行高洁者,见识了人心向背。
于是,便有人提议,干脆前往雒阳朝见刘备。
可有了这些东西后,他们来不来已经不重要到了。
初平九年,腊月初八,刘备在雒阳南北宫内践祚登基,正式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