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自我意识 (第2/2页)
因为,五官和触觉是通往外在环境的管道。孩子只有通过五官触觉的管道作用,才能意识到外在环境的存在,才会在对立效应中,更好体会与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与价值或意义。
孩子在与相应的环境互动中,会在显意识体验为基础下,必然会在自然法则或引力法则中,逐渐强化相应的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随着显意识体验体验的积累,会在感知需求的过程中生成智力,从而演变为与外在环境互动的驱动力……
这种自我意识体验,会让孩子因体会到自我的存在,诱发他们对外在环境的好奇与兴趣。因此,会在良性循环中融入现实。
这种自我意识,在本质上也就是很多康复机构或自闭症专业人员,口中所说的本体觉。而这种所谓的本体觉,事实上只是五官触觉形成的显意识感受而已!
而正真的本体觉,是可以觉知一切自我意识存在的那个独立自我。现实中所谓的本体觉,就是五官触觉通过显意识感受作用,所形成的感知力。这种显意识感知力虽然形成了思维意识,但却只有在思维意识认知与本体觉知中,才能确定它们的存在。
所谓的前庭觉,同样就是建立在五官触觉功能上,形成的以显意识感知为基础,作用于思维意识的成像功能。
此两大意识所不同的是,显意识功能主要以感受为主,思维意识主要以成像认知为主。思维意识的这种成像认知功能,就是建立在显意识感受为基础上的想象力,也是自主联想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所谓的天眼基本功能。
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很容易发现它的存在。但如果要验证这种天眼的存在,最简单的方法,只要闭上眼睛打上一拳,看看眼睛有没冒金花就可以了……
所以,对自我意识的理解与体验,对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显得悠关重要,因为这是寻找原因和答案,甚至是正确康复方案的隐藏之地……
而自我意识的建立与唤醒,在本质上就是刺激显意识感受,主要是在强化显意识感受中激发前庭觉,帮助孩子思维成像与建立自主联想,形成以思维意为主导的三大意识相互协调运作……
虽然,这些理论看起来有些复杂酸涩,但建立在其理论基础上,行之有效的方法却又显得极为简单。
很多不懂这些理论的父母,在与和孩子玩耍互动中都无意识做到了很多。
只不过在正常情况下,他们只是属于自然状态的亲子互动,并非是属于有意识以康复为目的的治疗或干预行为……
其中一个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中,指证自己的五官和额头,并以口头夸奖鼓励等手段,刺激他体验自我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当然,这种方法只能针对视觉和听觉功能正常或迟钝敏锐的孩子。如果这些功能属于异常,那就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达到这种建立强化自我意识过程,如果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属于暗示的力量。如果从气功原理的角度来说,当孩子指向某个部位时,因为注意力相对集中,就会产生气血量增加,让那相应的部位因气血量的增加,增强和修复了生理特定功能,因此,获得恢复甚至更加理想的效果。
正因如此,让凌峰在诱导孩子指证自己的五官过程中,特别当孩子指证自己额头的那刻,他发现孩子的情绪反应明显活跃许多。因为额头部位的敏锐度远超其他部位。如果把物体或用手指指向额头,很多人都可以感觉到胀麻等感觉。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孩子每次在指证自己的额头的那刻,都会显得格外有开心,时而在愉悦的笑容中显得的更加活跃。但孩子在指证其他部位时,除了在有所成就感以外,就显得比较任务与敷衍化……
因此,这种现象,如果根据推理,那么目前唯一的解释,就是前庭觉或所谓的第三只眼,因为建立在心理暗示与气功原理的效应中,拥有了更加充沛的气血量,强化与提高或恢复了其特定功能,影响了孩子的显意识与思维意识的提升……
也许正是如此,随着孩子不断指证自己的五官,随着自我意识的强化,很快又连带性影响到其他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比如他会在凌峰的要求下,主动指证爸爸的五官与爸爸对视。于是凌峰又利用此点,让他经常指证自己眼睛,从而又提高了他的对视能力。并在获得指令与对视功能提升的同时,他又通过让孩子指证自己的嘴巴,诱导他张嘴伸舌方法,促进孩子语言方面的发展……
然后,他让孩子在原有的指证基础上,通过他指证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很快就他拥有清晰的你我他三个概念……
而你与他的概念,在潜意识代表了外在环境的。因此逐渐让他在我与外在环境的意识中,开始无意识的探索外在环境,而逐渐走出封闭……
凌峰发现孩子对指证自己的额头,有如此突出的良性反应,又经常用眉心一点红和照镜子的方式,刺激和强化他的前庭觉,帮助孩子达到整体自我意识,向外在环境的延伸,从而希望日后为他解决兴趣狭隘打好基础……
指证五官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它们背后的运行机制原理,却比较复杂。如果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建立在自然法则,以及中医辩证思维和气功与催眠原理上,通过相应特定措施激发心灵的力量,让孩子在自我突破中,获得自我修复与提升从,从而达到身心融合与同步发展。
无论是在现代心理学,还是现代医学与中医理论,或者哲学宗教等领域,都已经毫无疑问的证明了,心灵的力量,往往能出奇制胜超越现代常识,突破身心局限获得生理与心理的康复与塑造。
事实上,古往今来,早有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点。虽然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也一定程度上清楚并承认,但因为很多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人类对此的认知,目前还处于比较模糊状态。
然而,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可能就会明白,身体生理上的问题,是完全可以影响到精神心理的状态。那么再反过来,也同样道理,心理精神状态,也完全可以影响身体生理层次的相应变化……
因为身体的生理,是心理精神的生成器,又是它们的载体。而精神心理,又是主宰身体生理行为的主要工具。所以,精神心理和身体生理之间,它们虽然存在复杂性的相互性,但在本质上,却是一体两相,是难以分割的整体……
也正因如此,才有机会利用它们一体两相的相互性,达到一些理想的预期效果。